小秦岭保护区
小秦岭保护区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秦岭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灵宝市,小秦岭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河西林场)位于灵宝市西部,总面积15160公顷,森林覆盖率74.5%,活立木蓄积量85.9万立方米。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2010年7月,三门峡市编委批准设立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留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牌子,机构规格正处级。2012年10月,被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现有正式职工323人,内设6个职能科室,下设10个二级机构。目前建设有鸟类环志站、动植物标本馆、生态监测站、科考中心等,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保护区周边与2省3县8个乡镇为邻,其中直接相连的有豫灵、故县、阳平、朱阳四个乡镇,133个行政村,1128个村民小组。周边社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主要经济来源以粮食、经济林为主,经济林近年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仅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余亩,其它还有大枣、葡萄等,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断隆的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其发生发展主要受华北地台基底的控制,并受秦岭古海槽和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和黄河水面的影响,在气候上形成了一些鲜明特点:秋冬季多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末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保护区地层属太古界太华群,岩石为岩浆岩类,如石墨石云变粒岩、石英片岩花岗岩、磷质石、石英石等。土壤为薄层酸性岩褐土、薄层酸性岩粗骨棕壤,PH值为6.2-7.0,表层为腐殖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质地轻,土层厚度不一。保护区海拔780~1100m分布着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1100m以上分布着棕壤与棕壤性土,老鸦岔垴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该区属于黄河水系。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境流来,沿灵宝市北边缘东流,保护区的河流均流入黄河。发源于小秦岭的河流主要有沙河、阳平河、枣香河、十二里河和双桥河。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共计有134科710属1997种及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29科701属1986种。 本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银杏和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区植物11种,包括秦岭冷杉、油麦吊云杉、水曲柳、香果树、连香树、杜仲、榉树、野大豆、天麻、中华结缕草、华山新麦草。另外分布于本区的特有种还有灵宝杜鹃、灵宝翠雀等。

据调查,保护区内昆虫有15目153科1060种, 两栖动物有2目5科11种, 鸟类有16目39科156种,兽类有6目20科51种和亚种。 分布于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19种, 其中Ⅰ级保护鸟类2种,即金雕、黑鹳;Ⅱ级保护鸟类17种,包括鹰科的鸢、苍鹰、雀鹰、松雀鹰、赤腹鹰、大鵟、普通鵟和鹊鹞,隼科的红脚隼、红隼,雉科的勺鸡、红腹锦鸡,鸱鸮科的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有7种, 其中Ⅰ级保护动物2种,即豹和林麝;Ⅱ级保护动物5种,即金猫、豺、黄喉貂、鬣羚和斑羚,金猫和斑羚同时被列入易危物种名录。大鲵为爬行类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保护区属于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保护完整,具有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多样性、完整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其地处我国黄河上中游国家天然林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的东端。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自然地理条件独特。本区大的气候环境基本保持了比较湿润、温暖的条件,因而保留了许多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中国特有、残遗属种众多,它们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裔,使本区植物区系在起源上具有一定的古老性。根据Albert C. Smith对原始被子植物的研究,本区有原始被子植物16科46属112种,也反映出本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另外本区有中国特有属30个,单种属50个,如青檀、领春木、蕺菜、山白树、鸡麻、刺楸、棣棠、猬实、香果树、山拐枣、翼蓼等都是分类上孤立、系统发育上相对原始的古老种类。本区保留有不少的第三纪以前的古残遗植物种群,除蕨类植物外,还有银杏、连香树、三尖杉、水青树、领春木等;起源于第三纪的植物区系种类众多,如各种栎类、栗、桦、榆、榉、槭、构等乔木树种,荆条、黄栌、酸枣等灌木。

本区植物群落垂直带谱清晰,植物替代明显。 自低向高依次分布有山杨林、白桦林、棘皮桦林、亮叶桦林、红桦林、坚桦林;栎类则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槲栎林、锐齿栎林、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松柏类为侧柏林、油松林、华山松林、秦岭冷杉林、高山柏林。因此,该区是研究过渡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分布的理想场所。

上一篇 三门峡黄河湿地
上一篇 河南汉山风景旅游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8531.html
灵宝市周边景点
函谷关
函谷关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灵宝娘娘山风景区
灵宝娘娘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娘娘山又名女郎山,位于小秦岭山脉的最东端,位于灵宝市西南10公里处的焦村镇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娘娘山自然风光优美,与函谷关,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构成了灵宝市的“品”字型黄河旅游热线。关于娘娘山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相传汉时,山下有李姓二女,年及婚嫁,母欲择配,终不允,母曰:妇人以夫为家,未有终身不嫁者。二女指山曰:此即吾夫家也。遂逃至山巅,后偕其母羽化而去,常呼风唤雨,广降甘霖,造福百姓,因而又名夫家山。千百年来,有关娘娘山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使娘娘山成为豫西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山顶娘娘庙,黄天墓、捞儿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鼎湖湾风景区
鼎湖湾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国家2A级景区,国家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西闫乡文东村北,连霍高速公路灵西出口西行2公里,310国道文东村站即达。距三门峡市约70公里。是一处以水波芦苇荡为主的湿地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有着黄河第一荡——西部白洋淀的称号。该景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拥有我国北方少有的黄河湿地景观的万亩芦苇荡,湖中芦兰丛生,水道纵横,自然形成一所水中迷宫。这里地下泉水肥涌,水下鱼虾成群,野生禽类长年生存在草丛中。植被区系具有三方交会、南北混杂的过渡特点。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鼎湖流水清且闲”的诗句。明代诗人彭刚则写下“鼎湖烟树接孤城”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