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城城址
共城城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城城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辉县市,共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城城址位于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市区中北部,是周代共国都城遗存。远古时期,共工部落活动在辉县区域,地以人传,此地被称为“共地”。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71诸侯国,共地-为姬姓诸侯国,名为“共国”,共国之都城称为“共城”。

古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四垣周长约5公里。现存城墙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为数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共城城墙据实测,西墙长1300米,北墙长1200米,南墙长1200米,东墙沿东石河南行长1300米,城围长5000米,共城总面积约156万平方米。这座共城城墙,全部分层夯筑,有圆夯,椭圆夯,平夯。经过实地考察测量,发现夯土大都是圆夯窝。共城北半部城墙的基槽牢固地坐落在地面石头上,稳如磐石。

城墙现断续残存,东墙南、北两端各存200米。北墙东、西两端计约800米,西墙北段约200米,南墙东段约300米,残高一般6米,墙基宽40米,顶宽10米左右。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断面很厚,这可能是为防御北面太行山特大山洪暴发时的冲击。共城东南面那段城墙保存得比较完整。共城遗址的城墙上,主要是红粘土、黑土、黄土、白土,还有三花土。

解放前,在共城东南角的文昌阁一带曾进行过三次古墓挖掘,共发现了52座战国墓和4座车马坑。1950年秋,新中国第一次大型考古又选择了共城,共发掘了53座商代墓、27座战国墓和1座车马坑。出土了战车、兵器、青铜器、战国钱币等数量丰富的随葬品,出土文物中,当属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这一带的商周到战国古墓群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共城城址不仅见证了西周厉王时期“国人-”、“共和行政”的那段历史,而且还包涵了“共和元年”“共和制与民主制政体”等诸多历史信息,成为中国及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石。同时,还是研究周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我国早期城市建制的珍贵实物资料。其在国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日本等国也有深远影响。

1970年2月,共城城址被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遗址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西明寺造像碑
上一篇 孟庄遗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8959.html
辉县市周边景点
八里沟景区
八里沟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里沟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50公里处,总面积28平公里,属典型的南太行风光,是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猕猴保护区、河南省著名风景区、河南省十佳景区。她荟萃了太行山水精华,集奇、险、俊、秀、幽于一谷,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被园林专家誉为“亚洲一绝”。八里沟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50公里处,总面积28平公里,属典型的南太行风光,是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猕猴保护区、河南省著名风景区、河南省十佳景区。她荟萃了太行山水精华,集奇、险、俊、秀、幽于一谷,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被园林专家誉为“亚洲一绝”。八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
太行九莲山景区
太行九莲山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九莲山景区属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南太行,河南省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猕猴保护区。因有九峰相连,酷似莲花而得名。位于辉县市上八里镇松树坪村,距新乡市55公里,九莲山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由两条峡谷和一条红岩绝壁组成。现开发的有西莲峡自然山水游览区和小西天民俗信仰游览区,尚有关后沟爱情浪漫游览区和红岩绝壁豪放风情游览区未开放,保持着原生态,是“驴友”的好去处。九莲山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信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西莲峡谷西莲峡谷深石怪、植被丰茂、溪泉流水长年不断,谷内九潭相连,高约120米的瀑布终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
万仙山(万仙居)
万仙山(万仙居)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新乡万仙山,国家级4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和拓展培训基地。该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距新乡市70公里。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伟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峻、奇、险为一体。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四季景色迷人,春天花团簇锦,嫩饰赤岩;夏天绿漫峰峦,山丹点缀;秋天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
百泉景区
百泉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泉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二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开凿于商,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面积3.4万平方米。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百泉历经开凿,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