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甘会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龙亭区,山陕甘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甘会馆位于徐府街中心。徐府是明代周定王长女兰阳郡主的仪宾(丈夫)徐茂先的府第。徐茂先是中山王徐达的孙子,因此这座府第特别显赫。所在的街道称为徐府街。明亡以后,府宅荒废。清初山西、陕西商人建成会馆,因为关羽是山西解州人,一般明、清山西会馆前例建关帝庙。会馆及关帝庙始建无考,据旧志为顺治七年(1650年)建,据调查关庙大殿悬有乾隆三十年(1765年)匾额。足证关帝庙及会馆已有悠久历史。光绪末年,甘肃商人参加会馆后,改称山陕甘会馆,现会馆建筑已全部改观,仅存关帝庙,群众仍习称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建筑雄伟、飞檐交错,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的艺术宫。它的砖、木、石雕艺术和建筑艺术,不仅誉冠中州,名闻遐迩,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存会馆建筑,有砖雕照壁、掖门、戏楼,钟楼、鼓楼、牌楼、大殿、卷棚、拜殿、配殿以及偏殿、廊房、堂戏楼等建筑,是一座设计精美,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

临街的青砖照壁,高8.6米,宽16.5米,厚65厘米,为庑殿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基础为一米高的青石须弥座,里外檐下5层砖雕,布满各种图象,有梅兰山水,有飞禽走兽,有博古图案,有人物花卉,并有32个龙头垂柱散布其间,精心构思和雕琢的艺术形象,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是砖雕艺术的珍品。照壁两面中心还各有一砖雕花框,北面框角各有一夔龙石雕,中心有圆形石雕二龙戏珠,外沿四周呈正方形,环以小龙,精致瑰丽,栩栩如生。

照壁两侧掖门,是由两根柱子和抱鼓石擎撑,门高7米,为庑殿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檐下为十一踩斗拱,朱门金钉的大门和照壁相互排列,十分壮观。

进掖门,是一个八字墙的庭院,向北是一座高9.7米的戏楼,戏楼坐南朝北,楼两侧垂花门楼,将前后分成两个院落。过戏楼,东西是两座有砖室底座重檐歇山顶的钟楼和鼓楼,高约12米,内有通柱4根,檐柱12根,上覆绿色琉璃瓦,正脊为行龙花雕,脊中饰葫芦宝瓶,四周额枋布满浮雕和人物故事,内容有"普天同庆"、"昭君出塞"、"古城会"、"踏雪寻梅"等。钟鼓楼下相对辟门,有木梯可登楼俯瞰全景,钟鼓可击,钟声嘹亮、鼓音浑厚。

向北,在中轴线上,是一座牌楼,高约11米,为六柱五楼三牌坊,飞檐叠起,昂嘴密布,垂柱环绕,气势雄伟。牌楼上部中心向南有一方2米高的匾额,竖书4个大字:"大义参天"。向北有一同样匾额上 书"流芳千古"。牌楼由6根柱子擎撑,东西对称,各呈三角形。上部横枋相连,顶部中间突起,形成飞檐五楼,为庑殿顶,绿色琉璃瓦,檐下是十一踩斗拱以及玲珑的木雕垂柱、人物透雕和8幅彩画。下部有高2米的6个抱鼓石,上面雕有云鹤、凤凰、山石、龙虎、人物故事和图案,雕工精湛。牌楼底座四周为石条所筑,高出地面,有踏步可上。这座牌楼,是我国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创造,在力学、美学以及建筑艺术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牌楼东西两侧是16间配殿,檐柱以里有走廊相通,外檐布满木雕,雕工层次分明,玲珑剔透、生动逼真,有楼台亭阁,船桥山石,珍禽奇兽,花卉树木,还有各种人物132个,有的行走,有的乘马,有的奔驶,有的弹唱,有的对话,有的射箭,饮酒笙歌,行拳漫吟,各种画面,构成了一幅幅趣味丛生的故事,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木雕技艺的高度成就,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木雕艺术的珍贵财富。

牌楼以北的大殿、卷棚和拜殿,是一座连为一体的建筑,面积为540平方米,拜殿面阔3间为单檐歇山挑檐,四边出厦,绿色琉璃瓦,正脊为二龙戏珠琉璃浮雕透脊,十分精致。卷棚与大殿均面阔5间,大殿为单檐琉璃硬山,正脊为行龙琉璃浮雕,建筑宏伟宽敞,有柱子48根,有的柱础高达70厘米,上下雕有4层,形状不同。下层四角有4个小狮,三层中间四面雕有各种形象,有假山、仙鹤、龙虎、麒麟、鹿马、怪兽、二羊抵角、花卉树木以及海涛和太阳等,造型生动,十分可贵。卷棚内有一座长2.6米、宽88厘米、高85厘米,正面雕有众仙聚会的石案,建造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在拜殿内外檐布满浮雕,外檐浮雕,有的厚达尺余,盘龙、凤凰、花卉和松鼠横贯其间,10个玲珑秀丽的透雕垂柱各呈异彩,呈现着一派龙腾凤舞花枝斗艳的奇观,不仅给人以高尚的享受,同时,把这座建筑装饰的更为辉煌壮丽。

大殿两侧,还各有一座对称的庭院,各有垂花门一个和偏殿、卷棚以及堂戏楼,这里曾是观看堂戏的地方。

整个会馆,还是一个龙的世界,现存各种形式的雕龙达300余条。

山陕甘会馆,是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富商巨贾兴建起来的一座豪华会馆,远至周口,近至朱仙镇均有捐资,是三省同乡聚会和贸易场所。殿堂内外"金碧交辉",被称之为"中州之盛观"。乾隆时期小说《歧路灯》,是描写河南省城开封的一幅民俗画卷,书中所提山陕会馆即此处,可见昔日之盛。山陕甘会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933年均有修葺。光绪二十八年在殿北建有春秋楼一座,现已无存。建国前,这里曾是西北中学、西北小学所在地,1949年,开封解放后改为徐府街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迁走学校,现已成为古城开封著名的游览胜地。

地址: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105号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1-25957411

开放时间:8:00-18:30(夏季),8:00-17:00(冬季)。

交通:市内乘坐31路公交车至新街口站下车,东南方向走300米即到,或乘坐10路、4路公交车至鼓楼站后,北走560米即到。

门票:20元


上一篇 大相国寺
上一篇 清明上河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9233.html
龙亭区周边景点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清明上河图》是著名画家张择端杰作。画中的主题是北宋时期东京汴河两岸及城内外的民俗风情。一部《东京梦华录》和一幅《清明上河图》可以互相印证,被称为了解北宋东京(开封)的钥匙。1992年,开封市为再现北宋东京的风情,择取《清明上河图》中的精髓,于城内西北隅创立清明上河园,占地33公顷,营建房屋400余间,整个建筑,悉依宋代《营造法式》,是开封继宋都御街后又一个仿宋建筑群。又因水面辽阔,运用造园手法,将水面析为港汊交错的河网,河港内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制,悠游水中,动静结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韵。从而再现《清明上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中国翰园(翰园碑林)
中国翰园(翰园碑林)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翰园碑林,李公涛创建于七朝古都开封龙亭湖西畔。占地百余亩,镶碑三千七百多块,融古今书画碑刻艺术为一体,集山水奇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于一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06年又被省命名为河南省先进文化示范基地,李公涛先生被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为“当代文化愚公”的称号。1985年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创建中国翰园碑林,并立下家训“只需投入,不许索取,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中国翰园碑林坐落于古都开封风景秀丽的龙亭湖风景区,占地一百二十亩,分碑廊和园林两大景区,园林清新淡雅,景色迷人,瀑布喷泉跌宕,湖岛相映生辉,中国翰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城内西北隅,占地面积13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710亩。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奇妙的潘杨二湖、明媚的四季同春园、典雅的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龙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各有八间朝房,与大殿组成完整的宫殿院落,其内建有中国首座大型宋代蜡像馆,63个人物蜡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御道两侧为著名的杨湖和潘湖。虽然两湖东西相邻,但杨湖清澈见底,恰似北宋名臣杨业的光明磊落,潘湖却浑浊不堪,正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万岁山·大宋武侠城
万岁山·大宋武侠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万岁山大宋武侠城(英文:TheSongDynastyOfKungfuCity),是开封市万岁山游览区有限公司斥巨资于2003年10月在原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与龙亭湖风景区毗邻,占地五百余亩,是一座以宋文化、城墙文化和七朝文化为景观核心、以大宋武侠文化为旅游特色、以森林自然为格调、兼具休闲娱乐功能的多主题、多景观大型游览区。景区以《七侠五义》、《岳飞传》、《水浒传》、等宋代武侠题材为背景,常年推出36部(每天60多场表演,上午8:50开始演出,下午5:30结束演出)实景武侠剧演出,达到全景式、系统化展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