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梁故城
雍梁故城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禹州市,雍梁故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狮子口村、古城村一带。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区向豫东南平原的过渡带上,东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南部为开阔平原,颖河自西向东横贯全景。境域东临许昌市、长葛市,北依新郑市、新密市,西北接登封市,西连汝州市,南与郏县、襄城县相衔。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代,即有先民在此活动。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其子启在此建都,史称为“夏”,是中国最早的都邑。这里有著名的夏文化瓦店遗址,商朝时仍为“夏邑”,西周时是武王其弟的封地,春秋时为郑国的“栎邑”,战国时又为韩国所据。

古城镇位于禹州市的东北部,东与长葛市相邻,与禹州市区相距11公里,雍梁故城位于古城镇东部,东北距同时期的郑韩故城24公里左右。

雍梁故城又名雍氏城,相传为黄帝命大臣雍父做杵臼之处,故得名雍氏城,它沿用久远,直至汉以后。春秋时期,河南境内有40多个国家,禹境时属郑国,战国时期,韩景候九年(公元前400年),韩被周室承认为诸侯国,建都于此。韩哀候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郑,迁都于郑(即今河南省新郑市)。雍梁故城即为当时韩国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据守于韩、楚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历来为两国交战必争之城。《左传》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记载楚国军队攻打郑国,楚率“锐师侵费滑、胥靡、献于、雍梁”,这里“雍”即雍氏,“梁”者为汉河南郡梁县。《史记·周本纪》记载战国末期周赧王时“楚围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集解徐广曰雍氏为“阳翟雍氏城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雍氏城在洛州阳翟县二十五里。故老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也。”同样的记载还见于《史记·韩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战国策》等;这说明,在战国时期各国的混战中,雍梁城始终是韩、楚两国争夺的重点,同时,也说明当时的雍梁城一定是城高池宽,才能让楚军久攻而不下。关于它的地望,《后汉书》也有记载,云颖川郡有“雍氏城”,杜预曰在县东北,颖川郡即两汉时的禹州一带。

如今的雍梁故城保存状况较差,地面之上几无遗迹可寻,仅残留东城墙一小段,宽约6米,高约5米,长约15米。城址范围内如今的农田里经常可见散存的陶片、板瓦等物,尤其在墙体附近的河道、断崖、低地等地方大量暴露。在城址东部不远的几个村落附近,近代村民耕作建房时发现过春秋、战国以及汉代墓葬、青铜剑等物。

从2006年5月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开始对规划渠线以内的城址部分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进行到2008年10月全部结束,历时2年有余,发掘总面积达8350㎡。除发现了城址东南角的城墙遗迹、一座东门遗迹外,还发现了一批东周至唐宋的遗迹和遗物。

发掘的墙体位于整个城址的东南部,属东城墙的南段和南城墙东段。夯土版筑,内侧有较长的夯筑护坡。地表之下部分残高2.1-6米、顶宽28米、底宽38米,夯层厚5-15厘米。夯窝清晰,圆形,有平底和圜底两种,径6厘米,深0.2-0.4厘米。城墙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进行了多次加固、整修和扩建。东墙之外发现有护城河的遗迹,宽26米,最深3.6米。

在东城墙上发现城门遗迹一座,单门道,宽8米,有8条道路叠压穿过此门。路土平坦坚硬,从地层和包含物来看,上层道路为隋唐时期的遗迹,下层道路为战国晚期遗迹,战国道路上还留有宽约1.3米的车辙痕迹。

在城内东南角一带,发现大量汉代铁制农具及粮窖、石磨、石臼、石槽、等遗迹遗物,因而这里当时应是一个以粮食储藏、加工为主,兼涉家畜饲养的城市功能区。下部战国地层发现有陶窑、灰坑、水井等遗迹,其中一眼井内出土十余烧制变形而被废弃的完整陶豆,附近一些灰坑中发现有未经烧制的陶豆泥坯、陶泥、陶范,说明这里当时存在一个小型的制陶、冶炼作坊。

雍梁故城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共发现灰坑340座,井21座,墓葬38座,陶窑9座,灶24座,灰沟17条,道路10条。出土各类遗物300余件,主要有陶器、铜器、瓷器、石器、骨器、玉器等。以建筑材料为最多,有大量战国时期的筒、板瓦,也出土有汉代的筒、板瓦、子母砖、云纹瓦当等;陶器主要有盆、罐、瓮、豆、纺轮等;石器有磨、臼、权、砺石等;铁器有犁铧、耧铧、铲、、斧、臿、刀、剑、削、权、钩、钉、马衔、环、豆、釜、容器等;铜器有小饰件、环、簪等;另有大量五铢、货泉等铜币和骨簪、青瓷、白瓷、酱釉瓷等器物。

刻印文字的陶片也发现数枚,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戳印,也有阴刻文。铭文内容多为制作器物的官署、工匠名,有“里旾(春)”、“韩”等陶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枚陶文为“二年雍氏”,这与史书中的“雍氏”城名的有关记载相吻合,从而对该城址确定为“雍氏”故城提供了文字上的证据。

古城村:古城村…… 古城村详细信息++

上一篇 张潘故城
上一篇 宋聘三故居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9321.html
禹州市周边景点
许昌大鸿寨
许昌大鸿寨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介绍: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开阔平坦的坷垃垛,在这三峰的怀抱里,自西向东有水帘洞,金龟出海、雄鸡峰、观音石等30余处景观,这些景点或高悬于峭壁上,或掩映于森林之间,或盘踞于沟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巅.置身于其间,移步换景,变幻莫测,令人游兴盎然.大鸿寨山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钧窑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时期在北方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影响波及今河南境内诸窑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禹州钧台钧窑在北宋徽宗时期被宫廷垄断为官办窑场,制作不惜工本。钧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尤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产品所不及。宋代钧窑首先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创造性成功烧造出铜红釉,产生出美妙绝伦的窑变釉色,打破历史上单一釉色格局,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效果,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
禹州森林植物园
禹州森林植物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禹州森林植物园位于华夏第一都——禹州城区东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北靠河南省会郑州,南通煤城平顶山,东依北宋古都开封,西达牡丹之乡洛阳,紧邻豫01线(郑州——南阳公路),距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禹州森林植物园占地面积3200亩,汇集国内外各类树种、变种千余种,全园共分9个景区,3个景观带,百余景点。9个景区即:门区、引种林区、常青林区、色叶林区、百果林区、百药苑区、百花林区、观光苗圃区、文化娱乐中心区。三个景观带为:溪柳融梦、花溪泽芳、玉溪潇径。可春踏芳草,闻百花之香;夏栖浓荫,听流水潺潺;秋观红叶,看枫林之醉;冬赏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
禹州市颍河水利风景区
禹州市颍河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颍河自西至东贯穿我市全境。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分别建于1972年、2003年和2007年,单跨长度均在110米以上,上游第一橡胶坝做为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源充足、水质达标,与第二橡胶坝、第三橡胶坝形成三级梯级走势。主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颍河湖蓄水总量1390万立方米。景区内有宋钧官窑址博物馆、森林植物园,周边有神垕古镇、画圣吴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众多景点。湿地分布广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并在逐年增加。近年来,禹州市不断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以颍河水利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