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故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必武故居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红安县,董必武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必武故居位于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民主街24号。

董必武(1886—1975),湖北红安人,原名董贤琮,曾用名董用威,1920年参与筹建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20年参与筹备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起任中共湖北武汉区执委会委员。1924年任中共湖北汉口地方执委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秋任中共湖北区执委会委员。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厅长。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赴苏联。1932年回国。1933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副校长。1934年起任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庭主任。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高等法院院长。1938年起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参政员。1939年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曾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委员会书记、宣传部部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之一在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国共谈判。1946年起任中共中央南京局主持人,曾兼任中共中央南京局地下工委书记、财经委员会书记。1947年起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948年5月至9月任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主席,9月起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1950年5月起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副主席。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1954年10月起)、审判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起)。1954年12月当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至“文革”初期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其间:曾任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会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1959年4月至1975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六届(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增补)、七届、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八届、九届、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书记,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书记,第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会议批准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董必武故居原为三幢两院。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派四处张贴通缉令悬赏捉拿董必武。因悬赏捉拿失败后,国民党当局于1928年6月放火焚烧董家,前两幢房屋当时就焚烧殆尽,唯第三幢还残留少许。全国解放后,当地政府对故居的后幢进行了修复,在故居前幢的基址上修建了红安县文化馆。1977年,红安县革命博物馆将未被烧毁的第三幢建筑按原貌予以修复,并在其内举办了反映董必武青少年时期学习、-、成长历程的展览和复原陈列。此处是董必武诞生地和青少年-求学的地方,也是其早年人生、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为缅怀董必武光辉的一生,经中共中央批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修建董必武纪念馆,1985年清明节破土动工,19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100周年时落成开放。2004年再次维修。纪念馆分三个展室,以董必武的生平和业绩为依据,通过740余件珍贵文物、照片、字画、塑像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董必武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董必武故居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必武纪念馆于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必武(1886—1975),红安县人。学名用威,号璧伍,辛亥革命时期改作必武。董必武于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其间,与新老校友宋教仁、刘静庵、田桐、查光佛、黄侃等建立深厚情谊。1909年清廷授予拔贡学衔,宣统三年(1911)春,代其四叔任麻城高等小学堂教师。同年夏秋之间,执教于黄州府中学堂,任黄州府中学堂教员,讲授国语和英…… 董必武详细信息++

上一篇 陡山吴氏祠
上一篇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1344.html
红安县周边景点
红安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纪念馆、-纪念馆、黄麻城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平方公里。穿过绿瓦红檐的高大牌坊,迎面而来的是高25.7米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等的题词,碑座正面塑有五星碑徽,台座正中为汉白玉雕成的花环,左右分嵌有再现黄麻起义和苏区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浮雕,碑座前刻有0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前两旁的雕像群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以南20公里的高桥镇,雄踞在红安县南部连绵起伏的山丘陵岗地之中,南与黄陂木兰山生态旅游区、木兰天池自然风景旅游区隔湖相望。规划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距武汉市80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盛夏如春,人杰地灵,是全国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在对外开放的有:-故居、-图书馆、故居纪念馆、纪念园牌坊式门楼等。这里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体验历史、陶冶情操、催人奋发的圣地。因为红安县是着名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0据地的中心,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地。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城关镇(县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牌坊、纪念碑、烈士祠、烈士纪念馆、烈士墓、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园内建筑古朴典雅,绿色琉璃瓦顶盖,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登上锞子山可眺望县城全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馆房为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馆内设序厅和8个陈列室、1个画室,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馆题词,内陈设着230名著名烈士(其中省军级27名、地师级78名,县团级72名、被-授予军事家的3名)的事迹简介,以及烈士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将军墓园位于黄麻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红安天台山
红安天台山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更有“红色圣山”之誉。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的起源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不仅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还诞生了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光学的足迹。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台山风景区,位于全国知名的“将军县”红安境内,位于红安县城北33公里处,属大别山南麓,南距武汉130公里,方圆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17米,奇峰突起,山顶似台,势若接天。天台山区由天台山、鲫鱼岭、九焰山、绕拨顶、黄茅尖、平头岭、五峰尖、鹅公颈等大山组成。风景优雅,五岑六谷,松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