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
玉湖
玉湖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公安县,“土地饶腴民乐业,山川钟秀地多贤”。明代诗人吴切在春水逐绿、帘卷萤火、夜闻鹤语、鸟飞沙渚、无限胜景的家乡—公安,永久停立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维舟系前浦,长啸一含情”的古渡口,沐浴着宋代大诗人陆游“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的长风,发出了这样的自豪的咏诵。

地处鄂中南边缘的公安县,北临长江,南接潇湘,境内河流纵横,百湖棋布,为名符其实的江南水乡。玉湖位于虎渡河西侧的三善垸,以其悠久的人文传说,绮丽壮阔的自然景观,丰饶的物产,成为镶嵌在这块土地上最璀灿的一颗明珠。玉湖古名长湖,水系直通相邻的荆州、松滋。玉湖水势浩瀚,碧荷接天,鸥鹭盘旋,周遭绿树簇拥,田舍环绕。晨看烟波浩渺,暮听渔樵唱晚。清代诗人袁照来这里探访游览,被其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诗文《过长湖》:“水阔天渐低,风轻云将起,回顾湖上村,如坠烟波里。”公安籍诗人毛家 在二百多年前一个深秋季节,泛 湖上,湖光秋色让他感时伤怀,诗兴大发,“维舟湖畔暮云深,近水遥山客正临。无限风烟迷古渡,几多意绪触寒砧。红围村落枫林晚,碧点溪桥柳色侵。呤罢奇文方载稿,雕虫偏惹壮夫心。”《长湖晚泊》。特别是始建于明代的马长港石桥,规模宏大壮观,如长虹卧波;更有精雕细缕,装饰华丽的华表、长亭立于大桥两端,为玉湖增添了几多风姿。遗憾的是此桥已被洪山毁圯,踪迹难寻,后人只能从清代诗人马士伟《马长港桥》一诗中去想像此桥的壮观精美。“马长港拥古星桥,重振宏规紫气绕。愧我无诗题玉柱,羡他有彩焕金。春深华表听莺歌,月满丰碑看斗标。从此缅酋应底定,南平嘉兆壮云霄。”

玉湖不仅滋养了这方土地,为这里生息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生计,还培育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智岂页 大师。智岂页 姓陈,字德安,公元538年出生于湖畔一贫苦家庭。他18岁投湘州果愿寺出家,后入天台山建草庵定居授经,一生造大寺35处,度僧4000多人,成为天台宗开创者,是佛学传入中国以来成立宗派第一人。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华法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贡献。直至明未,这里仍有大师母亲的骨塔。明人房龄在公安任教渝期间,来此凭吊,写下了《圣母塔》一诗,抒发了作者对智岂页 大师的景仰,“宴罢瑶池去不还,巍巍宝塔已经年。指茅作穗禅机妙,点水为油佛法玄。一柱直连银汉表,七层高耸楚江边。独怜母子今何在,赢得芳名后世传。”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玉湖承受着上游590平方公里的渍水,每到雨季,这里便是一片泽国,为湖北省五大易受灾湖泊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整治,水患隐忧逐渐改善。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安人民打响了彻底治理玉湖的系列战役,筑堤、开渠,建立电排站,湖区人民从此完全摆脱了水灾之苦。特别是后期围绕治理延伸的水利工程和水产养殖的深度开发,为玉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春水有波随意绿,好风吹送菜花香”,随着时代的发展,玉湖将会展现更加迷人的风采。

上一篇 白潭湖
上一篇 荆和烈士陵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1380.html
公安县周边景点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荆江南岸公安县太平口与北岸沙市大堤上。共有两组。为纪念1952年完成的荆江分洪工程而建。分洪区位于荆江和虎渡河之间,面积921平方公里,进洪闸长1054米,高46.5米,分设54孔,每孔跨度18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碑为方形塔式,3层,高10余米,花岗岩构筑,汉白玉镶嵌,新颖庄严,风采熠熠。中层四面,镌毛泽东、-题词,邓子恢七言韵语,-、唐天际合写碑文;下层四面,浮雕有群众施工场面;上层顶端置五角红星。碑两侧分立六角攒尖亭,碧瓦红柱,俏拔明丽。亭内石碑上刻有近千名工程模范英名。游览者至此,无不振奋与感动。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
北闸国家水利风景区
北闸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水利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距荆州市5公里。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是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水利枢纽工程。为消除荆江水患,以确保荆江大堤安全,1952年,中央批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在李先念、唐天际、林一山等地方军队和水利部门领导人的集体指挥下,30万军民、技术工程人员从全国各地云集荆江,仅用75天时间,就建成了万里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分进洪闸和节制闸。进洪闸为防洪工程,全长1054.375米,54孔,设计进洪量8000秒立方米。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