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夷陵区,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61号,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占地3825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楼是一幢三层仿古建筑。现有工作人员6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保管部、古建民俗研究室、图书资料室、保卫科和人事财务科等机构。

该馆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新馆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对社会开放。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经建档的三峡宜昌地区内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为当阳赵家湖东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汉墓,宜昌中堡岛、枝江关庙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种类有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等。馆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台湾、巴黎及广东省展出。

该馆举办过《馆藏书画精品展》、《三峡民间艺术品展》和《文物精品展》等40余个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有《三峡·宜昌文物展览》,本展览抓住三峡宜昌文物的特点和自身独特魅力,以时代为序,按用途分类,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物陈列以“长阳人”等旧石器时代文化为引子,大溪等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化为基本陈列内容,充分体现楚文物在宜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地位,辅之以展示秦汉至明清文物。展厅分为三个,总面积920

平方米,总展线184米,共展出各类文物617件,各类图牌、照片约230件,文字近100条。在陈列内容上,有载入教科书和史册的长阳人化石;有长江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原始文化之一的城背溪文化;有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并行发展共相辉映的大溪文化,尤其突出地反映了该文化中发达的渔猎经济;有陶器底部用于记事的刻划符号。此外,紧紧扣住具有宜昌时代特色的春秋楚文化,如“秦王卑命”铭文甬钟、环钮蹄形附耳铜鼎、簋、缶、盘、等青铜礼器,工艺考究精美绝伦的磨光黑皮暗纹陶罐和漆瑟等尤为鲜明。秦汉文物丰富,门类齐全,如錿于、蒜头壶、鍪、釜等铜器。陈列形式上,展线循序宛转,疏密有致;总体色调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既是一个整体的展览,三个展厅又可分别独立。灯光照明采用日光灯和射灯结合,辅之于自然光,有主有次,使展品及纹饰既清晰又富于立体感,便于观众观赏。

该馆着有《当阳赵家湖楚墓》一书,由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辛勤耕耘一一宜昌博物馆二十年纪念文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并协助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出土文物图集》(科学出版社);《三峡考古之发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江汉地区先秦文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屈原的故乡一一楚文化特展》文物图录;《朝天嘴与中堡岛》(文物出版社)。

2001年,该馆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十佳文博单位”光荣称号,被湖北省文物局省公安厅评为“湖北省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局评为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61号,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占地3825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楼是一幢三层仿古建筑。现有工作人员6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保管部、古建民俗研究室、图书资料室、保卫科和人事财务科等机构。

该馆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新馆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对社会开放。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经建档的三峡宜昌地区内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为当阳赵家湖东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汉墓,宜昌中堡岛、枝江关庙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种类有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等。馆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台湾、巴黎及广东省展出。

该馆举办过《馆藏书画精品展》、《三峡民间艺术品展》和《文物精品展》等40余个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有《三峡·宜昌文物展览》,本展览抓住三峡宜昌文物的特点和自身独特魅力,以时代为序,按用途分类,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物陈列以“长阳人”等旧石器时代文化为引子,大溪等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化为基本陈列内容,充分体现楚文物在宜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地位,辅之以展示秦汉至明清文物。展厅分为三个,总面积920

平方米,总展线184米,共展出各类文物617件,各类图牌、照片约230件,文字近100条。在陈列内容上,有载入教科书和史册的长阳人化石;有长江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原始文化之一的城背溪文化;有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并行发展共相辉映的大溪文化,尤其突出地反映了该文化中发达的渔猎经济;有陶器底部用于记事的刻划符号。此外,紧紧扣住具有宜昌时代特色的春秋楚文化,如“秦王卑命”铭文甬钟、环钮蹄形附耳铜鼎、簋、缶、盘、等青铜礼器,工艺考究精美绝伦的磨光黑皮暗纹陶罐和漆瑟等尤为鲜明。秦汉文物丰富,门类齐全,如錿于、蒜头壶、鍪、釜等铜器。陈列形式上,展线循序宛转,疏密有致;总体色调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既是一个整体的展览,三个展厅又可分别独立。灯光照明采用日光灯和射灯结合,辅之于自然光,有主有次,使展品及纹饰既清晰又富于立体感,便于观众观赏。

该馆着有《当阳赵家湖楚墓》一书,由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辛勤耕耘一一宜昌博物馆二十年纪念文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并协助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出土文物图集》(科学出版社);《三峡考古之发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江汉地区先秦文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屈原的故乡一一楚文化特展》文物图录;《朝天嘴与中堡岛》(文物出版社)。

2001年,该馆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十佳文博单位”光荣称号,被湖北省文物局省公安厅评为“湖北省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局评为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地址: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夷陵大道115号

电话:0717-6445679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

上一篇 镇江阁
上一篇 葛洲坝船闸景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2559.html
夷陵区周边景点
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于1997年正式开始接待中外游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1997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陆续加大对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的资金投入,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坛子岭景区是三峡工地的制高点,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坛子岭因外形象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景区总面积约10万平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三峡观坝旅游区
三峡观坝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三峡观坝旅游区位于三峡大坝下游约1公里处南岸,以全天候观坝为只要功能,全面展示了三峡大坝功能、三峡工程渊源和大禹治水文化。其平均海拔690米,是面对三峡大坝视线最清晰、视角最全面的最佳观景点。立身此处,高峡、平湖、大坝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特别是花灯璀璨之夜,欣赏灯火三峡、夜景大坝,更如天上人间。是中观大坝,欣赏高峡、平湖、坝区街景全貌的最佳位置。是一个以中观大坝为核心,全面展示三峡大坝功能、三峡工程渊源和新老三峡风貌变迁的风景区。景色风景区集治水工程之大观,建有“江南第四楼”——禹王阁、集景式观坝廊道、影视厅、茶楼等项目。风景区内的观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石牌要塞旅游区
石牌要塞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石牌位于三峡大坝与葛洲坝的中部,距离宜昌市中心约20公里。石牌的地名就是因江边那块兀立的巨石而得。景区由杨家溪军事漂流、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三部分组成。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原杨家溪军事漂流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世界首例军事主题漂流项目。为新三峡旅游十景之一,具有漂流探险、军事训练、亲水休闲等功能,漂流河段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穿着迷彩色服装,划着迷彩色皮艇,编成部队连、排建制,由推选的连长、排长指挥,一路唱军歌,搏激流,过险滩,仿佛水上军训,两岸风光在身旁飞掠而过,不尽浪花在眼前飞珠溅玉。幽谷藏俊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