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夷陵区,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61号,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占地3825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楼是一幢三层仿古建筑。现有工作人员6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保管部、古建民俗研究室、图书资料室、保卫科和人事财务科等机构。

该馆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新馆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对社会开放。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经建档的三峡宜昌地区内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为当阳赵家湖东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汉墓,宜昌中堡岛、枝江关庙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种类有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等。馆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台湾、巴黎及广东省展出。

该馆举办过《馆藏书画精品展》、《三峡民间艺术品展》和《文物精品展》等40余个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有《三峡·宜昌文物展览》,本展览抓住三峡宜昌文物的特点和自身独特魅力,以时代为序,按用途分类,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物陈列以“长阳人”等旧石器时代文化为引子,大溪等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化为基本陈列内容,充分体现楚文物在宜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地位,辅之以展示秦汉至明清文物。展厅分为三个,总面积920

平方米,总展线184米,共展出各类文物617件,各类图牌、照片约230件,文字近100条。在陈列内容上,有载入教科书和史册的长阳人化石;有长江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原始文化之一的城背溪文化;有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并行发展共相辉映的大溪文化,尤其突出地反映了该文化中发达的渔猎经济;有陶器底部用于记事的刻划符号。此外,紧紧扣住具有宜昌时代特色的春秋楚文化,如“秦王卑命”铭文甬钟、环钮蹄形附耳铜鼎、簋、缶、盘、等青铜礼器,工艺考究精美绝伦的磨光黑皮暗纹陶罐和漆瑟等尤为鲜明。秦汉文物丰富,门类齐全,如錿于、蒜头壶、鍪、釜等铜器。陈列形式上,展线循序宛转,疏密有致;总体色调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既是一个整体的展览,三个展厅又可分别独立。灯光照明采用日光灯和射灯结合,辅之于自然光,有主有次,使展品及纹饰既清晰又富于立体感,便于观众观赏。

该馆着有《当阳赵家湖楚墓》一书,由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辛勤耕耘一一宜昌博物馆二十年纪念文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并协助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出土文物图集》(科学出版社);《三峡考古之发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江汉地区先秦文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屈原的故乡一一楚文化特展》文物图录;《朝天嘴与中堡岛》(文物出版社)。

2001年,该馆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十佳文博单位”光荣称号,被湖北省文物局省公安厅评为“湖北省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局评为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61号,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占地3825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楼是一幢三层仿古建筑。现有工作人员6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保管部、古建民俗研究室、图书资料室、保卫科和人事财务科等机构。

该馆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新馆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对社会开放。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经建档的三峡宜昌地区内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为当阳赵家湖东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汉墓,宜昌中堡岛、枝江关庙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种类有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等。馆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台湾、巴黎及广东省展出。

该馆举办过《馆藏书画精品展》、《三峡民间艺术品展》和《文物精品展》等40余个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有《三峡·宜昌文物展览》,本展览抓住三峡宜昌文物的特点和自身独特魅力,以时代为序,按用途分类,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物陈列以“长阳人”等旧石器时代文化为引子,大溪等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文化为基本陈列内容,充分体现楚文物在宜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地位,辅之以展示秦汉至明清文物。展厅分为三个,总面积920

平方米,总展线184米,共展出各类文物617件,各类图牌、照片约230件,文字近100条。在陈列内容上,有载入教科书和史册的长阳人化石;有长江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原始文化之一的城背溪文化;有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并行发展共相辉映的大溪文化,尤其突出地反映了该文化中发达的渔猎经济;有陶器底部用于记事的刻划符号。此外,紧紧扣住具有宜昌时代特色的春秋楚文化,如“秦王卑命”铭文甬钟、环钮蹄形附耳铜鼎、簋、缶、盘、等青铜礼器,工艺考究精美绝伦的磨光黑皮暗纹陶罐和漆瑟等尤为鲜明。秦汉文物丰富,门类齐全,如錿于、蒜头壶、鍪、釜等铜器。陈列形式上,展线循序宛转,疏密有致;总体色调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既是一个整体的展览,三个展厅又可分别独立。灯光照明采用日光灯和射灯结合,辅之于自然光,有主有次,使展品及纹饰既清晰又富于立体感,便于观众观赏。

该馆着有《当阳赵家湖楚墓》一书,由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辛勤耕耘一一宜昌博物馆二十年纪念文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并协助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出土文物图集》(科学出版社);《三峡考古之发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江汉地区先秦文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屈原的故乡一一楚文化特展》文物图录;《朝天嘴与中堡岛》(文物出版社)。

2001年,该馆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十佳文博单位”光荣称号,被湖北省文物局省公安厅评为“湖北省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局评为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地址: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夷陵大道115号

电话:0717-6445679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

上一篇 镇江阁
上一篇 葛洲坝船闸景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2559.html
夷陵区周边景点
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石牌要塞旅游区
石牌要塞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石牌位于三峡大坝与葛洲坝的中部,距离宜昌市中心约20公里。石牌的地名就是因江边那块兀立的巨石而得。景区由杨家溪军事漂流、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三部分组成。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原杨家溪军事漂流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世界首例军事主题漂流项目。为新三峡旅游十景之一,具有漂流探险、军事训练、亲水休闲等功能,漂流河段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穿着迷彩色服装,划着迷彩色皮艇,编成部队连、排建制,由推选的连长、排长指挥,一路唱军歌,搏激流,过险滩,仿佛水上军训,两岸风光在身旁飞掠而过,不尽浪花在眼前飞珠溅玉。幽谷藏俊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三峡大瀑布景区 白果树瀑布
三峡大瀑布景区 白果树瀑布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三峡大瀑布(原名:白果树瀑布)地处于晓峰旅游景区。从宜昌城区出发,驱车半小时便可抵达以天然瀑布群和峡谷丛林风光闻名遐迩的三峡大瀑布风景区。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林间小道。小道的左侧是哗哗流淌的小溪,溪水清冽甘甜、清澈见底,或湍急,或舒缓,一路逶迤蛇行,不停地演奏着或轻快或悠扬或激越的乐曲。小道的右侧是连绵的群山,山上林密草丰,花开蝶舞,鸟鸣山涧,各种珍贵的树木花草星罗棋布。透过丛林深处,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猴群在山间嬉戏。如果赶上饲养员喂食,只听得一声哨响,猴群蜂拥般从山顶向下跳跃于树林之间,当你还在惊叹于它们身手敏捷的时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金狮洞
金狮洞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金狮洞在举世闻名的长江西陵峡口,位于宜昌县城小溪塔北17公里处,是一处艺术迷宫。金狮洞深1853米,宽48米,呈丁子形,洞口与洞底高差达59米,分上、中、下三层,已开发的空间约20多万立方米,经中法洞穴考察团专家考证,该洞是距今约100万年历史的石灰岩溶洞,其石质之嫩润,物象之奇美、景点之密集、布局之精巧,属国内少见。洞中的金狮宫,一头威风凛凛的金狮悠然出现在七色宝光之中,惟妙惟肖之状,令人鼓掌叫绝。“金狮洞”由此得名。金狮洞外,有异态纷呈的怪石园,幽静怡人的樱花寨,风景秀丽的腊梅峡和碧水涟涟的消夏滩,使人乐而忘返。交通由宜昌市夷陵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