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林观音洞
花林观音洞
花林观音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远安县,在鄂西远安县花林寺镇境内的龙泉山上,有一个久负盛名的观音洞,至今游人络绎不绝,香火绵延。的确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仲夏的一个双休日,我们驱车前往龙泉山,拾级而上三千余台阶,终于看到了仰慕已久的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龙泉山半腰三百多米处,龙泉山属荆山山脉东南边缘的延伸部分,山峦重叠,陡峭险峻,优美如画的山麓和巍峨壮观的山峰,把观音洞衬托得更加美丽奇妙和富有灵气。洞口呈“八”字形,洞顶窄底面宽,高约二十米,底面宽约五米,洞深不可测。洞中参差不齐的钟乳倒垂,从钟乳石上滴下晶莹透亮的水珠,这个洞是典型的石灰岩溶洞。进入洞中,伏天酷暑难挡和上山挥汗如雨的疲乏顿消。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恐怕安装世界上最好的空调也难有这样好的效果。

进洞十米处,只见慈目善眉的观世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之上,等待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前来朝拜。观音,梵语本译音叫作“观世音”,因唐朝人避“世”字讳,故简称为观音。乃佛教大乘菩萨。佛教说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为此,千百年来信徒们用绫绢麻布或用木雕泥塑出男相、女相、千手、送子等多种形态的观音菩萨,供奉在庙观寺院,世世代代享受着崇拜者的香火。然而,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千百年来观世音菩萨像依旧,而人们思想观念已变。不再靠神仙菩萨保佑,致富靠勤劳双手,求子靠现代科学,居安靠党和国家。如今上山旅游观光者甚多,而求仙拜佛者却少了。

我们在洞中见到了侍候在观音菩萨旁边的道士,他绘声绘色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讲述着观音的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别开生面的场景,不禁使我想起了我国许多有关道教和佛教的故事。佛教最早创立流行于古印度,西汉末年进口到我国。在东汉时期,土生土长的道教,它调和融汇了佛家思想精髓,既倡导积善修行,普度众生,由“自觉”至“他觉”达到“行觉圆满”佛的境界。又讲忠孝仁义,因果报应,用巫祝术数救人苦难,治病驱鬼、修仙成道。实际上是道佛合一,洋为中用,互补共荣。因而佛家的观世音菩萨为道教所共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龙泉山高水也高,暗河伏流从观音洞中奔涌而出,经年不断,泉水甘冽,纯净透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据说洞中之水是与四川岷江相通连,遇到暴雨洪水季节,洞中之水也随着涨漫,当地山民就用背篓在洞口外接到许多江中鱼,变为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遇天大旱,洞中之水仍汨汨流出,是附近人民世世代代受惠无穷的生命之源泉,如今仍旧是花林寺镇上万民众的饮用自来水的源头。

观音洞口周围长有罕见的百余棵枣皮树,枝繁叶茂,小小卵形果实由绿变红,其功用远远胜于枸杞子,滋阴补肾、润肺养肝,相传观音菩萨在这里采集枣皮树果,将其炼成神水装在瓶中,及时给芸芸众生治病送子,解救苦难,十分灵验。为此,观音菩萨在人们心中形象越来越高大,观音洞也因此名气越来越大。枣皮树林中有一个巨大石屏,上面刻有清代文人所题“藏云印月”四个雄浑潇洒的篆体大字,是对龙泉山中瑰丽奇妙的景色真实描写和赞誉。龙泉山海拔约千余米,系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白天山民们根据观音洞前变幻的云雾来判断天气好坏。当地农颜曰:“云朝东,一阵风;云朝南,雨成团;云朝北,雨没得;云朝西,放牛娃儿披蓑衣”。夏季夜晚,群星灿烂,浩月中天,一缕缕白云悠然飘浮在山腰观音洞前汇聚成团,蕴藏着梦幻般的乳白与亮丽。山隐云,云吞月,月增辉,云月辉映得山野更加朦胧宁静和温柔深邃。神奇美丽的观音洞仙境,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观音洞山门左边,长着一大片绿茵茵的观音莲。每株一米多高,绿叶肥厚而宽大,茎杆上的花蕾一串串,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盛开怒放。这些观音莲花紫白相间,紫的幽蓝透亮、白的洁白如玉,鲜嫩娇艳,耀眼迷人。“可是你千万别为它所动心,用手去触摸叶片和花朵,否则就会被花叶上的毒所侵害而奇痒难受,苦不堪言。”听了当地导-家的这番话,我们同行中的人有的急忙缩回已经伸出去想有所作为的手。这件事让我们大彻大悟:对于世上有许多看起来很好很美的东西,一定要小心慎重对待,辨清真伪好坏,千万不可随意迷恋贪占,否则必为其所毁灭,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晚矣空悲切。

我们行走在龙泉山路上,不时被沿路边横斜逸出的金樱子挂着衣服,只好耐心地把这长满小刺的枝条拉开,才能顺利通过。金樱子这种植物,又名糖罐子、刺梨子,当地山民称它土名为“刺果子”。这些枝条上长满了如同水果糖般大小的果子,果子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刺,有的是青颜色,有的呈红颜色。果子非常好看,但人们不敢轻易摘取。若要摘它,当地人有办法,用寸来宽的竹篾片烤纡成夹子,就可轻而易举地摘下刺果子。刺果子虽然浑身有刺,但它有着蜂蜜味和幽香,其营养丰富,内含有糖、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20余种氨基酸。人们用刺果子熬成糖,色泽金黄,甘甜可口。当地流传有首诗谜:“头顶八卦如孔明,浑身带刺似罗成,比干丞相挖心死,先苦后甜是苏秦。”是对刺果子内外形状和本质特点的全面准确描述,深刻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无穷。

登山攀峰,上难下易。我们飞快跑下三千多级石阶来到山脚下,回头仰望,只见观音洞山门处山岩凸出,如同一个巨大雄狮张开大口朝天吼叫。导游介绍说:若逢雨天,狮子口中就会喷射出山水倾泄而下,形成一个又宽又大的水帘瀑布,从山腰一直垂挂到山脚边,如同唐朝诗人李白遥望庐山香炉峰瀑布描写的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景色迷人,蔚然壮观。很遗憾今天未能见到此景,但雨天我们一定会再来。

上一篇 桃花鱼基地
上一篇 灵龙峡景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2564.html
远安县周边景点
鸣凤山风景区
鸣凤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天下名山僧占多”,这话千真万确。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城西南0五公里处的鸣凤山就是这样一座险峻、秀美、融宗教与自然风光于一体,与武当齐名的仙山。鸣凤山山体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408米,以山脚到山顶净高288米,山势险峻。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北路凿石为梯,窄而且陡,直通云端,人称天梯;南路更为险峻,只能樊壁而上,稍不小心将坠入万丈悬崖,粉身碎骨,故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说。相传,在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02年),从西天飞来一只金凤凰,落在山巅,俯视群山,喜出望外,顿时放开金喉玉嗓,久歌长鸣:“仙山在此!”鸣凤山美名由此而来。从梁武帝时起,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百里荒高山草原
百里荒高山草原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百里荒草原位于远安县与夷陵区、当阳市的交汇处,百平均海拔1100米,它西草原面积4万多亩,古代因方圆百里荒无一人而得名。宋代文宗欧阳修曾在此留下“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的名句。百里荒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四季风多风大,夏季格外凉爽宜人,盛夏最高气温28℃,被誉为离宜昌城区最近的“天然大空调”。走进百里荒,绿油油的草地绵延起伏,青翠欲滴,空气中见不到一粒尘埃。据专家测定,百里荒因良好的草原植被,使空气中含有高密度负离子,每立方厘米负离子高达1.2万个以上。因此,在百里荒夜宿,相当于把自己泡在“氧吧”里。百里荒生长着华山松等200多种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灵龙峡景区
灵龙峡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灵龙峡景区在湖北省宜昌市,位于远安百万亩小-之中,18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茂林修竹,古木参天,花奇草异,植被覆盖率超过95%。景区内由4亿多年的奥陶系石灰岩地貌构成一个封闭式大峡谷,悬崖高耸,怪石嶙峋,10公里河谷水流奔涌起伏,险滩多达20余处,尤其是以近90度的“灵龙大拐弯”最为惊险奇特,被誉为“三峡漂流第一弯”。景区还是中国“垭丝”文化发祥地,至今阡陌桑田,古韵依然。区内小镇苟家垭街面上,一条古人用中华震旦角化石铺设的石板街,被旅游专家称为“中国化石第一街”。宜昌市远安县境内可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相媲美的自然生态与激流探险景观——灵龙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远安回龙湾风景区
远安回龙湾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宜昌回龙湾风景区位于远安县境内以北,[1]具有“国家级生态乡镇”、“首届荆楚最美乡镇”之称的洋坪镇。回龙湾是由沮河由东向西流经洋坪后转为由南向北向而得名,沮水水面不似洞庭一平如镜,也不比壶口奔腾咆哮,却是柔滑带褶,分明是“以劳定国,以死勤事”的嫘祖展开的垭丝。此地沮水不负李白所赞:“青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沮水汇集八方山泉,这些泉水清冽甘甜,汲取一些,加入糖醋,抑或就地取材,制作凉粉,均为解暑良方。回龙湾两岸风景怡人,水湾水面宽阔,背靠回龙观,上依洋坪古镇、大峡谷。文化底蕴深厚,景色优美怡人。宜昌回龙湾风景区位于远安县洋坪镇域内,景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