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城墙遗址
位于襄樊市樊城老街区,明、清时期。现存定中门、屏襄门、柜子城。定中门是樊城的北城门之一,位于人民路西侧,砖拱发券洞门;屏襄门俗称鹿角门,位于东风路西侧,也是樊城的北城门之一,为石拱城门洞;柜子城为樊城西面的一座子城,现仅存夯土所筑的城墙,残高5米、宽20米、长40米。(第四批)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它是为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大师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生于一0五一年,卒于一一0七年。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自成“沉着痛快”的“刷字”艺术的新风貌,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并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其绘画,创制了“米氏云山”,应是绘画艺术史上的先河。米公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