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永顺县,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中心原雷家老屋。

旧址为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480平方米,周围砌有卵石围墙。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开间,中为堂屋。厢房为三柱四棋,四开间。大门与堂屋相对,两侧为粮仓。院内为贺龙、夏曦、陈希云等领导的办公地点和住处。

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边临时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于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同年12月10日迁至永顺县塔卧,机关设在塔卧雷家老屋。省革委会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朱长清,秘书长张启龙。内设劳动部,部长朱长清;财政部,部长喻杰(代理)、陈希云、虞志清;粮食部,部长张经展;土地委员会,主任王邦秀;没收委员会,主任陈希云;肃反委员会,主任吴德峰。

为了开展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934年12月1日以省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条列》分为五部分,共34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没收土地的范围,分配土地的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小范围土改工作阶段和全面展开阶段。小范围土改是1934年底前在基本苏区——大庸城郊附近及永顺塔卧、刘家寨、龙家寨、颗砂等地进行。1935年1月,根据地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大庸、永保、郭亮、龙山、桑植等县的广大地区开展起来。

为了搞好乡、区、县的政权建设,在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以省革委会的名义翻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组织法草案》,作为政权建设的指南。在乡、区普遍建立革命政权的基础上,县一级的革命政权也相继建立起来。1934年12月至1935年春,先后建立了永保、郭亮、桑植、大庸等县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

湘鄂川黔省辖区域:1935年1月,从龙山洗车河到慈利溪口有200多公里,从桑植北到永顺石堤西以南有120多公里,有四五十万群众。至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前,区域已是以湖南的永顺、大庸、龙山、桑植4县为中心,包括湖南的保靖、沅陵、桃源、常德、石门、临澧、澧县、津市;湖北的宣恩、来凤、咸丰、松滋、鹤峰、利川;四川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江口、石阡、思南等20多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大部分为游击根据地)。

1935年4月,湘鄂川黔省革委会迁往龙山兴隆街。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一篇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
上一篇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3469.html
永顺县周边景点
猛洞河漂流景区
猛洞河漂流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龙,洞穴奇多”而得名。“张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游精髓。猛洞河水量丰富,河流坡降大,水急滩多浪奇,高大的峭壁直插水面,两岸并相靠拢,形成幽深的峡谷景观。沿河两岸古木苍天,苍翠欲滴,奇石错落,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下游一路水碧山青,风光秀丽,野猴成群,溶洞奇特。现在猛洞河上开展了上游的天下第一漂和下游的平湖生态游两个项目。天下第一漂,起点哈妮宫距王村约40公里,行车1小时,终点牛路河距王村30分钟的车程,漂流水路长17公里,漂流两个半小时。从哈妮宫放舟而下,一路是古老的河道,绝壁百里,怪石嶙峋,滩奇水

湖南省湘西永顺县
芙蓉镇
芙蓉镇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

湖南省湘西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