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热市棠梨岗抗日烈士公墓
桃源热市棠梨岗抗日烈士公墓
桃源热市棠梨岗抗日烈士公墓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桃源县,热市镇平桥村一组原菖蒲乡老政府旁的棠梨岗是一处抗日纪念地,山腰有一座当年抗日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七十多位抗日烈士。

一九四三年古历十月十九日、十月二十三日,日军先后两批从石门、慈利方向窜至热水坑,驻扎在热水坑洗澡堂边的一条街上,同时抢占了澡堂两边高山,云盘山和梳背岭修筑工事作为据点,用以堵击我从慈利方向来救援常德的部队。日军进驻热水坑后,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周围老百姓的牲畜、家禽、粮食搜个精光,把每户老百姓煮饭的锅抢的抢走,砸的砸烂,大多数老百姓都逃到山上、躲在山洞里或奔走他乡,有胆子大的没有跑的,日军发现,不是被拉扶就是被杀死,热市原中心小学后面的煤坑里就埋了不少杀死的老百姓。

时隔四天,我第七十三军15师,七十四军161师分别从慈利、石门、桃源方向派部队到热水坑的附近的雷打岩山和鲁家尖山设立据点,直接与日军展开你死我活地战斗。七十三军的部队驻扎在雷打岩山下平桥村李次耀屋场,七十四军的部队驻扎在明月村13组钱家坡上,当时每天的战斗都非常激烈,炮声、机枪声、步枪声响个不停,天天都有牺牲、受伤的人员从前线抬下来,双方僵持了十多天,不分胜负。这时我方老百姓也动员起来了,有很多青壮年主动帮助73军部队抬担架、送茶水。住在热水坑附近的高灵洞的一位热血青年刘大佬,看到日寇的滔天罪行,满腔怒火,自告奋勇,带领73军一个排长和一个士兵,带着火硝和煤油,深夜潜水过河悄悄摸到日本佬驻扎的澡堂街上连着的茅棚里,把煤油浇到茅草棚上,再用火硝点燃,迅速返回。当晚整个热水坑大街上被熊熊大火烧了个干净,日军惊慌失措,不得不全部撤到两边山上据点里,至此一段时间,日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军乘势进行攻击,两军部队联合从正面发动强攻,浴血奋战,我方武器虽不及日军精良,但我方指战员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精神难能可贵,最后我军下了死命令,营长、连长带头冲锋陷阵,一举突入两个敌据点,敌阵大乱,敌人死的死,逃的逃,古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日军残敌几十人不得不向常德方向逃去。

这次战斗时间经历一个月,双方伤亡很大,打死敌军百余人,我军阵亡官兵七十余人,伤三十余人,最后我军以胜利告终,日军再也没敢来侵犯。战斗结束后,我军留下了一连打扫战场,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选址棠梨岗上修建烈士公墓(现平桥村1组),当时当地老百姓捐棺材、捐木板、送木料,平桥村李次耀的嫂子的寿木都献了出来,有三个军官躺的是棺材(这三个军官分别是名叫曾宪昌、李春芳、杨建龙),其余的士兵都是老百姓送的木板做的木匣子,把公墓修得庄严肃穆,气势雄伟。整个占地近300平方米,墓南北方都修有墓门,正中立有一个小牌楼,一对石桅杆(清石做的),墓的四周修有木栏棚,墓的前面立有11块石碑,刻有此次战斗的前后经过,其余碑上都刻有牺牲烈士名单,墓的正门刻有“一片丹心垂日月,几行忠骨筑长城”的对联,在墓的右侧50米处,修有六角亭,亭边有一株大樟树,樟树上刻有“精忠樟”三个大字,墓的前面还植了两株松柏树。在棠梨岗的山顶,修有一座英雄纪念塔(这座塔当时是从热市街上桥头的寺璋拆迁来的)。解放后,每年清明节都有学校师生和群众自发前往墓地扫墓、吊唁。

热市镇:郝坪乡、热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热市镇热市镇地处桃源县北路,距县城60公里,距常德市区56公里,北与慈利县零溪、广福桥镇接界,南与本县双溪、九溪相连,西与本县郝坪乡毗邻,东同石门县蒙泉镇交界。全镇总面积127.4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度为842.5米,最低度为63.86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山峦起伏到平坦开阔。 镇内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公路…… 热市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白马湖北抗战碉堡
上一篇 桃源崖墓群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5153.html
桃源县周边景点
常德桃花源旅游区
常德桃花源旅游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这里每年的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推出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此时去桃花源,将会留下浪漫的回忆。桃花源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寻访桃花源,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坊在公路南侧,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