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古村
青桐古村
青桐古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青桐村,位于雷州市英利镇东部,因村址原为山林,长着高大的青桐树,又坐落在湛江四大玛珥湖之一的青桐洋上而故名。村前是万顷洋田,村后是背靠龙脊岭、鹰峰岭。该村面积13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居住着詹、吴、邓、陈、李、薛、王、周、卞等十几个姓氏家族。青桐村始建于明隆庆年间,迄今有四百多年历史。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隆庆至万历年间,詹姓祖先詹团首先拓荒于青桐这块红土宝地,其后吴、邓、陈等姓的先人接踵而至,子孙繁衍生息。詹团为东莞天赐公后八代孙,曾登岁贡,任琼州府教授,官阶七品。明清时期,青桐洋村原属徐闻县辖的一大村庄,村大人多且名人辈出而号称“徐闻第一村”。村中以吴姓为显赫,当时在徐闻地界为有权有势的名门望族。明清两代年间,青桐洋村有科名者134人,出仕者83人,且经商者众。这些人功成名就后,便利用声望集资建祠堂,不经意中为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现村中有宗祠6座,共计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

后人以对联颂曰:“河间溯深源万派支流皆活泼;青桐推良树千年枝叶永蕃昌。”

青桐村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所谓“文风蔚起、书礼传家”。青桐村自古至今尊崇儒术、重教尊师。明清代起,村里多设乡学蒙学书塾,至今开辟学校,传承先祖崇文好学之风,以至村中多姓家族支派多为书香门第,人才辈出。

青桐洋村在明清时代号称为徐闻第一村。数百年来,青桐洋村的子弟勤学苦读,许多人考取功名,在明、清时期,青桐洋村有多位学子读书并入朝中为官。从青桐洋村吴氏宗祠的碑记上,可看出青桐洋村先祖重教崇学之风古已有之,并世代传承而造就了不少人才。像清奉政大夫、同知衔、清宣统《徐闻县志》的总校对和发起人之一的吴玉京,清乾隆壬子恩科武进士吴培超,清直隶州分州、州同吴运环,江南漕运转运使吴安心,诰封六品州司衔吴昌瑞,清宣统一年拔贡、浙江试用县丞吴冠凤,清交趾知县、徐闻才子吴南金,清末顺德、徐闻两县知县吴霏,还有清贡生吴克森、吴儒、吴培光、吴世贤等等。

特色独具古民居

放眼望去,我们从现存的青桐村一幢幢明清豪宅、祠堂、古民居中还隐约可以看到当年青桐村的规模与气派。

青桐洋村祠堂以其数量多、规模大、工艺精美而饮誉雷琼,其建筑风格,既具有岭南宗祠的经典法式,又独具自己的情致和品格。明清和民国时期,青桐洋村便以其豪宅数量多和气派豪华而闻名遐迩。青桐村原有祠堂七座,现保存下来的刚栗公祠为其中之最。该祠光绪年间建造,三年乃成。开光之日,美轮美奂,金碧辉煌,轰动雷、高、琼三府,被时人称“靓祠堂”,参观三年络绎不绝。

刚栗公祠是一座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祠堂坐落在村东,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清光绪年间,告老还乡的清光绪徐闻贡生、直隶州同吴运环及其弟吴运申主持营建,经三年乃成。祠堂四面是高高的围墙,中间留出一方天井,石、砖木结构,硬山顶,四合院式布局。1925年,为防御雷州山贼土匪侵扰,便砌砖石围墙把两座祠堂连成一体。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共有房屋20多间的建筑群体。祠堂整体布局主次分明,严谨沉稳中不失空灵雅致。门额柱顶的花卉灰塑,尺幅之内,景画气象万千,情趣盎然。祠堂殿厅阁的前额和梁头柱尾上的木雕装饰,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祠堂上进前院墙,用青石砌就,不需灰浆粘合,里面点火,外面透不出一丝亮光,工艺如此精细,让人匪夷所思。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用作粮仓或学校。

青桐村的古民居、豪宅大院几占半个村子,时至“文革”破“四旧”运动,可惜屡遭破坏,拆毁近半。时至今日,现存“是遒”、“怀仁里”、“进士第”“五房屋”“外翰第”、“道耕”、“贻燕”、“繁禧”等古宅的原貌保持完好,从其雕梁画栋的装饰中,我们可以窥见清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古宅几乎南北坐向,门楼十分讲究造型和饰物,力图通过门楼显示出宅主的身份、地位和愿望。

在众多各具特色古民宅中,最具气派莫过于徐闻县县太爷吴霏的“怀仁里”了。该豪宅坐北向南,回形布局,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65间房。进了轩昂的门楼后,大院套着4个小院,每间小院都有正厅、厢房、书斋、仓房、小天井和大门,但建筑风格各异。小院之间,廊庑回环相通。该豪宅外表沉雄稳健,内中四小院对称排列,严谨中透出玲珑。主人居住的东小院,其堂屋宽阔,客厅明亮,似乎在铺张着仕宦家庭的礼仪空间规程,而卧室、储室有点狭小、昏暗,折射着这位县太爷的谨慎,而前庭以白玉为栏,墙上楹联、璧画与天井小园圃中的烂漫花卉相互映衬,又显露出这位县太爷附庸风雅的情韵。

尚武,是青桐村的一大传统。村民偏爱武术,经常玩弄民间拳术刀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嘉庆年间,由武生、琼州博顿营千总詹大科回乡创办的青桐武术团,是雷州半岛最早的民间武术社团之一,享誉三雷。青桐村尚武的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形成很多独门绝活,如群武“走山”“过剑门”,还有祖传点穴术等,声名鹊起。民国时期,青桐村的武师曾四出开馆授徒,设擂台邀请武林高手前来竞技,传承武术精神。现今,青桐武术方兴未艾,近几年来村里又增加了一支技艺队伍,正式成立醒狮团,四处表演,展示精湛的技艺。

在尚武精神的熏陶和激励下,青桐村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继承传统,为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做出有益的贡献。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在抗击土匪和日寇的斗争中,青桐村人表现出英勇、善战、无畏的气概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捍卫了家园,保护了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如今,青桐村继续为村民强身健体、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文明建设发挥尚武的作用。

英利镇:英利镇位于雷州市最南部,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18.3万亩。下辖28个管理区,132个自然村,总人口55772人。镇址英利圩,距雷城49公里。英利镇坡地多,土质肥,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菠萝、剑麻的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市第一。菠萝种植3.58万亩,年产菠萝4.3万吨,这里的菠萝产量高,品种优,味道美,是罐头制品的良好原料。种植剑麻2万多亩,年产麻丝350多吨…… 英利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刚栗公祠
上一篇 雷州三元宫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7277.html
雷州市周边景点
天成台度假村
天成台度假村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天成台度假村位于广东湛江市乌石港,北峙草帽岭,南眺东图山,方圆200余亩,披绿拥翠,亭台小村与曲径相连,奇花异草与屋宇相映,虽由人作,宛似天成。天成台度假村AAA级景点位于乌石港港门右侧的北拳海滩,总占地面积600多亩,沿海沙滩长达70多公里。该沙滩沙层深厚,沙质柔软,颗粒适中,洁白无瑕,被专家评价为世界一流沙滩。度假村面临北部湾,海水清洁,波平浪静,无暗流,无鲨鱼,海水一年四季的温差很小(在20℃—29℃之间),是一个适合全年性游泳的海滨浴场。度假村椰风海韵,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度假村周围地下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雷祖祠
雷祖祠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陈文玉为当地土著,唐贞观年间,当地居有众多少数民族,不易管理,便启用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大修城池巩固城防,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为了纪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后来陈文玉的功德与当地所崇拜的“雷公”的传说合而为一,陈文玉祠也就成了“雷祖祠”。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三元塔公园
三元塔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塔公园位于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因园内有闻名遐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故名。公园大门为一座红顶,四柱,三间贴大理石的牌坊式建筑。”、这里有露天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溜冰场、工人娱乐场和戏楼、酒家等,集旅游、体育、娱乐于一体。园内后区为“园中之园”,这是三元塔公园重点旅游区——文物古迹风景区。它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缩影。园内还有个三元塔。此塔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也是一大旅游景点。成了历史文化名城雷州的最著名古迹。地址: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类型:城市公园古迹游玩时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西湖
雷州西湖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雷州西湖公园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和各种游乐项目于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公园。•雷州西湖内古迹甚多,有苏公亭,十贤祠和浚元书院等,具有亚热带和江南水乡色彩。景点介绍雷州西湖内古迹甚多,苏公亭,四柱重檐前有荷池及苏轼石雕像。十贤祠,祠内有文天祥撰、姚文田书《雷州十贤堂记》碑,并有汉白玉线刻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十贤”像。浚元书院,又有莱泉井、龙王庙、“西湖平,状元生”牌坊等点缀于平湖柳岸回廊曲桥间,园内还建有规模颇大的游乐场。从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