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祠
伏波祠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波祠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伏波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州伏波祠,历经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几个朝代的反复修尊,至今仍保持其原始遗址的风貌和3O0年前清康熙年间修耷的基本结构。它反映了汉代朝廷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对0势力进行两次至关重要的军事行动和巩固边题的重大决策,显示古雷州居于“天南重地”的重要国防地位。

“天南临海郡,汉代伏波调”这是明末广东名儒屈大均参观雷州伏波词后写的诗句。雷州伏波澜又名伏波庙,位于雷城南亭街,始创于东汉,是岭南古老桐庙之一,属雷州市文物保持单位。洞内敬奉西汉都离候路博德及东汉新息侯马援两位伏波将军。

雷州秦代届象郡。秦末大乱,南海郡龙川命赵陀自立为南越王,据有南海、桂林、象郡之地,汉初赵阳臣伏归汉。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叛乱,杀南越王赵兴,还杀汉使者终军及汉将军韩千秋,另立赵建德为王,实行0割据。汉武帝刘彻乃命环离侯路博德为伏波将军,进行讨伐。路博德挥军过湘、鄂、粤、桂,会师番禹。路博德足智多谋,威德兼施,“兵不血刃而定全粤”,接着“饮马情耳,焚舟琼山”。他挥师直指海南岛,为了安定人心,他将一些战船焚掉,表示平息叛乱后,将不再用兵,百姓可安居乐业。路博德大军南下琼崖,途经雷州,曾驻师于遂溪县属的武乐水及海康县的将军墟,二地因此得名。路博德大军南下北上,雷州是必经之地。所以雷州民谣有:“将军下,将军上,三百郎子放炮仗”。描写当时青年烧炮竹,热烈迎送大军的情景。接着路博德将南越地分置南海、合浦、珠崖、借耳、苍梧、桂林、九真、日南、交趾等九郡。当时雷州属合浦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16年(公元40年),交趾郡(现越南境内)首领征侧、征贰反叛,占据了九真、日南及合浦(雷州半岛在内)等郡65城。东汉光武帝刘秀命马援出师南伐交趾,又封为伏彼将军(古时凡有水战的地方都用伏波的名称。另外西汉封路博德为伏彼将军平南越取得全胜,这次再用伏彼之名,也有“追前所成之勋,托之名以惊群听”的含意),又封段志为楼船将军,共伐交趾。汉大军到达合浦时,段志病逝,马授兼率其军。马援兵至北部湾的海康县西海岸马流村时,曾给兄于严、敦写信、教诲他们如何做人。(庙内尚存清初雷州右营都司徐飞跋马公戒兄子严、敦书碑)。明末诗人屈大均《雷阳曲》也有“马流遗子姓,交趾奉旌旗”的诗句。马援率水陆两路大军沿海而进,当时环境非常险恶,沿岸没有道路,将士开辟出一条道路前进。气候恶劣,天气炎热,瘴雾弥漫,举头看空中飞翔的老鹰突然中暑,坠水而亡。古志载:“上雾下潦,飞鸯坠水”,“刊道千里,长驱苦战”。马援身经百战平息了叛乱。

两位伏波将军为了祖国统一,平息叛乱,营造了一个国泰民安的环境,功垂史册,造福雷州。雷民感恩戴德立们纪念,使之流芳万世。

伏彼调因山构筑,坐北向南,分三进,铜门、中厅、正殿按中轴线布局,经十二级台阶及一个平台至调门。调高高耸立,居高临下,雄伟壮观。相门匾额“伏彼们n三字,隶书,浑厚有劲,由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重新题写。石联:“东西辅汉勋名著,前后登坛岭海遥”,是清光绪年间兵部待郎县人吴应栓撰并书。

进入大门有一天井,两边有古碑廊,有明清时期的重修碑及诗碑。再登上五级台阶至中厅有新碑廊。将已佚的诗碑补上并雕刻现代名人题词。该词碑文内涵丰富,20世纪60年代曾令全国剧协主席、著名戏剧家田汉反复观赏,留连忘返。

从中厅又经一小天井进入正殿,正殿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梁架结构,石柱八角形,这些建筑都保留了清初建筑风格。正殿中间有木图,雕刻精致,金碧辉煌,阁内敬奉着汉代先后挥师岭南建立卓越功勋的两位伏彼将军,路博德在左,马援居右。该词大门、中厅、正殿沿梁下四周墙壁,都绘壁画,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琳琅满目。这是雷州民间泥水匠师的杰作。

两伏波将军有功于国,历代多次受朝廷法封,在二进碑廊内看到宋徽宗直和中,封路博德为忠烈王。宣和二年(1204年)封马援为忠显佑顺王。法封文有“雷州忠显王……有功而当把,桥南万里,遗爱犹存,庙食千年,英风尚凛”。距今800年的南宋皇帝诏书,已称千年古庙并给予高度评价,可见其历史悠久,价值重大。

洞内保留有明清诗碑、重修碑及其他古碑刻20多通,是真珍贵文物。明天启二年(1622年)邢诈昌《重修伏彼庙记》及明嘉靖雷州知府载嘉欧诗碑是伏彼庙明代的历史见证。清康熙《重建伏波相记》记录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雷州府右营都司徐飞(滇西蒙化人)同马援后藏雷州知府马生鳞在明代伏波庙旧址上重建伏波庙的史实。还保留着重建时徐飞题写的“二伏波庙”门额。

两将军受历代敬仰,前来参观的名人留下不少诗篇。明雷琼道程宪谒《二伏彼庙》诗:“奇欧先后拜高封,许国丹心一刻同,在着汉家摧万敌,于今南合羡双忠”。(雷州古称南台州)明嘉靖雷州知府载嘉就谒伏波庙诗:“城限古庙锁云烟,瞻仰英风望后先,粤国山河从此定,汉家文物到今传”(诗碑在一进碑廊)这些诗歌都赞颂两伏波将军赤胆忠心,维护国家统一的功勋。

清康熙翰林郡人洪伟珠《伏波庙诗》“耀目忠肝照碧波,勋高南史未曾讹……每谈往事思前哲,矍铄当年志不磨”。(碑在~进)清翰林李晋熙写的马伏波澜诗有:“将军不服老,矍铄殿前试”以及“马革当裹尸,壶头尚奋翅”之句。许多诗篇都提到“矍铄英风”、“马革裹尸”这是怎么回事?《后汉书》载:马援平息交趾叛乱后,-为新息候,他不居功骄傲而是忧国忧民,常对友人讲:“男儿当死于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建武24年(公元48年)武陵五溪蛮倡乱,当时马援已62岁,他又请缨出战,帝怜其老不许。他讲者当益壮,要求在殿前演式,以示尚壮,皇帝看后称赞说:“星陈哉是翁也”!遂准其出征。马援后来病死在战场,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志愿。

1992年国家文物局老专家罗哲文、建设部老专家郑孝婴视察雷州伏彼词后挥笔题词“南海波平,中华一统”(现嵌于二进壁上)。涧西北角有“马跑泉”(俗称马蹄井)。传马援将军驻兵于此,军马以蹄掘地得泉故名。此井有二口,象征马蹄。井旁有石栏杆,中刻“马跑泉”三字。井后有石雕亭阁,事额“神泉胜迹”四字阳雕。石联“铜柱竖时年已邀,汗驹跑处迹犹新”。亭中有乾隆年间知县陈腾泅撰写的《伏波井亭记入明末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写的《雷阳曲》诗云:“南亭溪畔二桥前,椰叶阴明送暮烟,蛮女喜管青茉莉,月明齐汲伏彼泉”指的就是此井(附近有南亭溪及二桥)。

该祠于1987年由群众集资几十万元重修,面貌焕然一新,国内外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2012年伏波祠碑刻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光武帝刘秀曾赐予他“伏波将军”的称号,因而后世人也称他为“马伏波”。青年时期的马援无心死抠书本,总想到边郡去养马放牧。王莽当政时他做了郡里的督邮(郡吏),在一次押送罪犯时,出于同情放走了犯人,他自己也逃之天天,躲到当时边郡北地(郡治在今甘肃庆阳西北)。后来得到朝廷赦免,便留在北地兴…… 马援详细信息++

上一篇 真武堂
上一篇 夏江天后宫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7448.html
雷州市周边景点
天成台度假村
天成台度假村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天成台度假村位于广东湛江市乌石港,北峙草帽岭,南眺东图山,方圆200余亩,披绿拥翠,亭台小村与曲径相连,奇花异草与屋宇相映,虽由人作,宛似天成。天成台度假村AAA级景点位于乌石港港门右侧的北拳海滩,总占地面积600多亩,沿海沙滩长达70多公里。该沙滩沙层深厚,沙质柔软,颗粒适中,洁白无瑕,被专家评价为世界一流沙滩。度假村面临北部湾,海水清洁,波平浪静,无暗流,无鲨鱼,海水一年四季的温差很小(在20℃—29℃之间),是一个适合全年性游泳的海滨浴场。度假村椰风海韵,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度假村周围地下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三元塔公园
三元塔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塔公园位于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因园内有闻名遐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故名。公园大门为一座红顶,四柱,三间贴大理石的牌坊式建筑。”、这里有露天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溜冰场、工人娱乐场和戏楼、酒家等,集旅游、体育、娱乐于一体。园内后区为“园中之园”,这是三元塔公园重点旅游区——文物古迹风景区。它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缩影。园内还有个三元塔。此塔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也是一大旅游景点。成了历史文化名城雷州的最著名古迹。地址: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类型:城市公园古迹游玩时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西湖
雷州西湖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雷州西湖公园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和各种游乐项目于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公园。•雷州西湖内古迹甚多,有苏公亭,十贤祠和浚元书院等,具有亚热带和江南水乡色彩。景点介绍雷州西湖内古迹甚多,苏公亭,四柱重檐前有荷池及苏轼石雕像。十贤祠,祠内有文天祥撰、姚文田书《雷州十贤堂记》碑,并有汉白玉线刻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十贤”像。浚元书院,又有莱泉井、龙王庙、“西湖平,状元生”牌坊等点缀于平湖柳岸回廊曲桥间,园内还建有规模颇大的游乐场。从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雷祖祠
雷祖祠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陈文玉为当地土著,唐贞观年间,当地居有众多少数民族,不易管理,便启用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大修城池巩固城防,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为了纪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后来陈文玉的功德与当地所崇拜的“雷公”的传说合而为一,陈文玉祠也就成了“雷祖祠”。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