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慕陵
清慕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慕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易县,清慕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内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后钮枯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咸丰皇帝的生母)。

慕陵在清东西两陵区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隆恩殿面阔由五间改为三间,殿内装饰不施彩画,月台的规制也比前代简单。地宫之上只有石圈。这也许是和道光皇帝提倡节俭有关。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据说他曾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经三次洗涤不更换。慕陵建造得很特殊,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烫蜡后褐然的色泽,灰黄交融的墙垣,配以蓝天白云,绿树金顶,典雅肃穆,清碧绝尘,自有一番幽远神秘、古朴超然的气度。

起初道光的陵寝设在清东陵,陵寝本着道光追求节俭的精神,取消了二柱门、地宫瓦顶、内刻-、佛像等部分,大殿、碑亭、石像生体量也小了,道光七年完工,且葬入了孝穆皇后,殊不料一年后发现地宫渗水一尺七寸,震怒之下,全部陵寝被夷为平地。道光不顾乾隆定下的祖宗昭穆相间的定制,改在清西陵选址重建陵寝。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 占地45.6亩, 比泰陵缩小近80亩。但其实外“俭”内“奢”,其用料材质异常精美,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建陵耗资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神道放弃与泰陵相接,最南端是一座五孔桥,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帝“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遂下令取消了-的圣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五孔桥之北即龙凤门,与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神道碑亭体量较小,石碑正面刻有宣宗谥号,背面按照道光的遗嘱,刻有咸丰帝亲自撰写的记述宣宗一生事迹的碑文,这在清陵中绝无仅有,其实是兼有圣德神功碑的作用。神道碑亭往北,是一路三孔神道桥,东西朝房,隆恩门建在石质须弥座中,开大门三道

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建筑木构架均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殿内外均不施彩绘,而以楠木本色为基调,其天花、群板、绦环板、雀替等处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仅隆恩殿内就有木雕龙714条),三殿共有木雕龙1318条,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隆恩殿平面略近方形,中央明间与东西两侧问之间各施隔扇,外绕走廊,这在清代九座帝王陵寝中是独一无二的。屋顶为高脊单檐歇山式,与其他帝陵的双檐歇山顶不同。

1、无圣德神功碑楼(道光皇帝下谕旨裁去了圣德神功碑楼等建筑,其后代皇帝也就再没建圣德神功碑楼)。

2、神道无石像生、无望柱(清帝陵惟一无望柱之例)。

3、隆恩殿、配殿、宝城等均比其他陵狭小。

4、无二柱门及方城明楼

5、清陵罗锅墙一般为半圆形,惟此陵用弧线。

上一篇 清昌陵
上一篇 清崇陵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835.html
易县周边景点
清西陵
清西陵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狼牙山
狼牙山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狼牙山揽红色教育与绿色旅游于一身,及爱国主义教育、山岳风光、溶洞、森林浴、三角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