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公里。1999年10月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1月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大家族中的一员。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10月(粤办函[1999]583号),2003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3]54号),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位于珠江口北端,属珠海市水域范围内,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东界线为粤港水域分界线,西界线为东经113°40′00″,南界线为北纬22°11′00″,北界线为北纬22°24′00″,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8平方公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包括中华白海豚栖息活动区域即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水质环境,海底环境,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是我国资源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完整,且具有一定的繁殖规模。

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拥有资源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能成为海豚栖息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得益于珠江口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中华白海豚提供了生息、繁殖的有利条件。-

资源环境

珠江口水域水温和盐度条件适中、水质肥沃,适宜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珠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年迳流量达3124亿立方米。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和。这里的自然条件,尤其珠江口保护区中华白海豚(2)

-适合习惯于在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地区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丰富的生物资源给多种鱼类生物提供了天然产卵和繁育环境。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属热带和南亚热带河口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珠江口的渔业资料,在一项周年调查中就鉴定了154种鱼类,1993年的海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显示,珠江口水域出现的枪乌贼类有15种,甲壳类30余种。大铲岛以南万山群岛以北一带水域中游泳生物资源蕴藏量可达1万吨以上,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丰富的饵料基础。-保护专项

海豚一级保护海洋动物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虽然分布较广,但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破坏,变得越来越稀少和珍贵。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口和厦门海域。初步认定珠江口拥有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000头左右。

开展保护专项活动

为建设好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投入了几百万资金,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开展了中华白海豚资源和分布的周年调查,取得二万多张现场照片等第一手资料,为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撰写了珠海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组织成立了闽、粤、港、台保护中华白海豚工作交流协调会,开展交流、学习经验,使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学习、观察,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对该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访海岛、渔村,向渔民解释和宣传国家、省及保护区的有关法规、条例、办法等,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华白海豚保护专项活动。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上一篇 共乐园
上一篇 珠海庙湾岛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8611.html
香洲区周边景点
珠海圆明新园
珠海圆明新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圆明新园于公元1997年2月2日正式建成并开放,它坐落于珠海九州大道石林山下,占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我国首批4A级景区之一。圆明新园它以其浓厚的清文化、精雅别致的亭、台、楼、阁和气势磅礴的大型舞蹈表演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圆明新园融古典皇家建筑群、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为一体,为游客再显了清朝盛世风华。圆明新园于公元一九九七年二月二日正式建成并开放,它坐落于珠海九洲大道石林山下,占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外伶仃岛
外伶仃岛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外伶仃岛在珠海香洲东南部。名字来历:因该岛伶仃孤立,且在内伶仃之外,故名。你如果没听说过外伶仃岛这可以理解,但你一定听说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尤其是其中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诗即写于如今外伶仃岛所在海域,岛上还有纪念文天祥的摩崖石刻。从珠海香洲码头坐船,需要1个半小时到达外伶仃岛码头。晴朗的时候,在岛上登山望远,即可远眺香港及周边各岛的概貌。岛不大而绮丽,山不高而峻秀,尤以水清石奇为人称道,岛上沙滩沙质细腻,海水湛蓝,清澈见底,岛上民风纯朴,治安良好。特色:游览石景公园,晴天远望香港市区,烧烤、划艇、潜水等娱乐项目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农科奇观
农科奇观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科普教育基地

农科奇观位于珠海市梅溪双龙山下,占地2000亩,是直属珠海市的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农业旅游观光园,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优美、展示高科技农业的现代观光农场。依靠现代农业高科技,农科奇观创造出无土种植而开花结果,四季常青的神话。在这里,水槽上种出各种珍稀奇特的蔬菜瓜果和又大又甜的哈密瓜;碎石中栽培出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瓶子里育出有花中幽客之称的蝴蝶兰。这是一个以无土栽培农业为主题的旅游基地,是一处集现代科技农业生产景观、传统农业种植景观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科大观园。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常年种植500多种瓜果、蔬菜、花卉,令人目不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共乐园
共乐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乐园,位于唐家湾北面的鹅峰山下,为唐绍仪的私人花园。始建于1910年,曾取名"小玲珑山馆",1921年扩建时改名"共乐园",1982年扩建时再改名为"唐家湾公园"。其占地3.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观星阁、田园别墅、石门坊、六柱亭等,石门坊门额上"共乐园"三个字是唐绍仪手迹。1932年唐绍仪赠予唐家村,让村民休憩娱乐。1986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珠海市唐家镇鹅岭北麓的两座山岗之上。依山傍湖,亭榭相招,林荫蔽日,风景幽美,是一个富有特色和情趣的旅游胜地。它原是清末民初政界名人唐绍仪的私人花园,始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唐家共乐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