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档案馆
佛山市档案馆
佛山市档案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区,佛山市档案馆位于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市政府大院4号楼。

规模和主要设施:佛山市档案馆是市人民政府赋予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正处级事业机构,是市内唯一的地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佛山市档案馆大楼共8层,建筑面积3997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1620平方米。库房可防盗、防火、防雷、防震等。库房使用铁质档案柜和密集架,配备了消毒设备和自动消防系统,安装了空调系统。馆内设有档案展览室、阅览室、图片处理室、档案整理室、修裱室、档案消毒室等,服务和技术用房面积约500平方米,配备了复印机、照相机、刻录机和扫描仪等必要设备,这些都为市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发社会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管理机构:佛山市档案馆与市档案局合署办公,实行局、馆合一体制,市档案局局(馆)长负责全面工作,全局(馆)人员18名负责档案馆的工作,市档案馆建立了管理制度,工作更规范化、制度化。

历史变迁和历史价值:佛山市档案馆1983年6月由佛山地区档案馆和原佛山市档案馆合并而成,佛山地区档案馆和原佛山市档案馆1958年成立。佛山市档案馆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佛山市档案馆接收、征集和保管地、市一级党政机关和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需要永久、长期保管的档案,市直撤销单位的档案,具有全地、市意义的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及有关的历史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到2012年底,佛山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692个,案卷17.1万卷、21.3万件,照片档案0.7万张,录音档案、录像档案、光盘档案、荣誉实物档案、字画档案等;馆藏资料1万册。馆藏档案最早形成于1914年,内容涵盖佛山市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原始素材。

经费保障和接待能力:佛山市档案馆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档案馆的对外展览和接待利用者服务全部免费。佛山市档案馆内设档案展览室、特藏室和(现行文件)阅览室,面积约400平方米,在工作日内每天可以接待100多人参观,可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档案文件和资料的查阅、复印等服务。2010年10月市档案馆开始设定每月第二个星期一为开放馆日,向社会各界开放,局领导和档案管理科、监督指导科和技术科各科长接待来访群众,接受咨询,回答档案业务和各种技术问题,同时来访者可以参观档案库房、服务台、阅览室、特藏室、图片处理室、数字化工作室和修裱室等。市档案馆的工作更公开、更透明,更好地接受社会的监督。

参观地址: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市政府大院4号楼

开放时间:早上8:30至下午5:30

上一篇 三水区博物馆
上一篇 佛山市图书馆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9100.html
禅城区周边景点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