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博物馆
广东粤剧博物馆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粤剧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区,广东粤剧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粤剧博物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95号兆祥黄公祠内,该祠堂气势雄伟,设计精巧独到,装饰豪华考究,是佛山现存祠堂式建筑的表表者。主体建筑坐西向东,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头门、拜亭、二进、三进、后进等建筑组成,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对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室内宽敞明亮,在岭南祠堂建筑中极具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一从传统宗祠向现代博物馆的转变所带来的无形文化遗产价值,该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05年“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

粤剧又称为广东戏、广府戏等,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当地人更容易明白。它继承了古代歌舞、百戏、元明南戏、明清传奇等优秀传统艺术,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已成为流传五大洲的一大剧种。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粤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粤剧艺术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已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粤剧逾千部戏曲片和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2008年11月,更被授予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广东粤剧博物馆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展示面积20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早期的粤剧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珍贵文物3000余件,展示了粤剧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魅力。

2008年3月,随着禅城区博物馆的挂牌而并入该馆,禅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行政主管。管理人员有12人。公益性开放、服务有条不紊,张驰有度。目前,为积极响应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竭力推进广佛同城、文化同源的文化理念,适时进行地方特色基础文化的信息采集、研究和教育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将广东粤剧博物馆打造成“传授民族语言,传播中华文化,体验民俗风情,展现建设成就”的综合0基地。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兆祥路兆祥公园内的兆祥黄公祠内。

电话:0757-83284524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上一篇 佛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上一篇 吴勤革命烈士陵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9110.html
禅城区周边景点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