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垣故居
张荫垣故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荫垣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区,张荫垣故居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荫垣故居在市莲花路沙塘坊13号,是佛山仅存的两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张荫桓佛山人,字皓峦,号樵野,光绪年间充总理衙门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户部左侍郎,因支持维新变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诬以通俄而被杀。骈散文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轶,佛山家中置“铁画楼”,著有《铁画楼诗抄》诸集。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大兴土木,不惜耗资巨万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规模相当体面,整齐美观,不仅右侧有小巷纵贯首尾,而且在左右两旁还配置二厅、厨房、储物房以及佣人杂役居室等。主体建筑头进门房、二进大厅、三进内厅和四五六进住宅从西向东排列,为六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开间通面宽10米,总面积约610平方米。头进门房原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风,以示其门第之高贵;其大门为回字门口,以砖墙间成左右门房,均为木板二层楼;后檐用檐柱并有三架梁,构筑颇具特色,今部分及天井、两廊已被改建。二进厅堂进深三间,为造工考究宽敞明亮的四柱大厅,前后檐廊均有轩廊式卷棚顶,厅内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木雕装饰构件颇多,如花架、隔扇、雀替等均工艺精致,反映了刻意营造的官僚宅第气派。三进内厅亦进深三间,是一个玲珑雅致的四柱大厅,梁架结构与二进厅堂相同,所不同者,是左右两次间以精致的木雕隔扇分隔为两居室,并增添了多种木雕花架等装饰,其配置大方得体,虽多而不滥,显示出主人高雅脱俗的品味。其后三座住宅建筑格式一致,平面均“三间两廊”式布局,硬山搁檩架构,有侧门与小巷相通,为昔日家人的居所。目前该建筑群虽略有改动,但原貌尚存,在现有古代同类大型宅第建筑之中,不仅保存完好,配套齐全,而且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研究佛山建筑史和历史名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荫桓(1837~1900 年),字皓峦,号樵野。祖先从广东新会小范里迁居佛山镇低街张家巷(今佛山市莲花路沙塘坊)。张荫桓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出生于佛山。家富,少有才能,好结交,家财挥霍尽, 遭族人白眼, 忿而赴省, 后得友资助。清同治元年(1862 年),他随舅父李宗岱到了济南, 筹钱捐得山东省东抚县知县之职。同治三年(1864 年)招入幕府,…… 张荫桓详细信息++

上一篇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上一篇 谭仙观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9116.html
禅城区周边景点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