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祥黄公祠
兆祥黄公祠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兆祥黄公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区,兆祥黄公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兆祥黄公祠位于祖庙街道辖区兆样路。建于1920年,是佛山著名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始创人黄大年的祠堂,由其子黄奕南等为其父按清代祠堂制式兴建的大型祠宅组合式建筑群。祠堂气势雄伟,设计精巧独到,装修豪华考究,是佛山现存祠堂式建筑的代表。主体建筑坐西向东,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头门、拜亭、二进、三进、后进等建筑组成,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两侧还有由青云巷相间的四进厢房(住宅),左右对称,整齐划一。总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头门上有“兆祥黄公祠”石刻门额,门廊梁架遍布雕缕精致的漆金木雕,前墙的水磨青砖整齐美观,拜亭利用二进建筑的前檐柱构筑而成。二进、三进的构架沿清制为瓜柱式抬梁结构,室内宽敞明亮,装饰的各种艺术构件富丽高雅。该祠堂祠宅合一的总体布局形式,为佛山的祠堂式建筑融入了新的环境元素,在祠堂建筑中比较少见,是研究清末民初祠堂建筑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兆祥黄公祠内,设有广东粤剧博物馆,于2001年11月筹建。2002年,粤剧博物馆建设正式启动。作为粤剧博物馆和琼花会馆的配套工程——“国际粤剧珍藏馆”,2003年1月9日,在佛山祖庙藏珍阁建成开放。同年2月,佛山市政府将兆祥黄公祠划拨给市文化局筹建粤剧博物馆。同月20日,在广州召开粤剧博物馆筹备会。是年6月20日,国内首家大型粤剧博物馆——佛山粤剧博物馆在兆祥黄公祠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全馆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早期的粤剧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珍贵文物3000余件,展出包括粤剧发源地、两广粤剧的发展、海外粤剧的振兴、抗战粤剧、戏曲改革,船班、李文茂起义、琼花会馆、八和会馆、志士班、省港班,八音、木鱼、木偶,粤剧剧目、例戏、编导、粤剧的舞台艺术、粤剧电影唱片,粤剧的表演艺术、清末民初名伶、粤剧现代名家、现代粤剧新锐等各方面内容。广东粤剧博物馆采用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展览形式。除了展出实物、照片、史料等展品外,还引进多媒体设备和现场表演,观众可以通过电脑点播系统,欣赏各大粤剧名家的精彩表演片段;在部分展厅也配置大屏幕、高清晰投影设备,让观众欣赏粤剧精华片段;又有佛山本地的私伙局进行现场曲艺表演,使观众近距离地观赏粤剧艺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了粤剧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魅力。馆门外,竖立着题有“琼花会馆”四字的牌坊。

佛山粤剧博物馆建成后,收藏一尊身高3.2米的华光贴金塑像,每年举行“中国佛山华光诞”民俗活动,接受海内外粤剧艺人的祭拜,是全球粤剧艺人寻根的文化盛会。华光大帝被视为粤剧祖师爷。佛山粤剧戏班凡新戏台落成或戏班到某地演出,开锣前照例在戏台上拜祭祖师华光大帝。传说华光大帝原是灵山如来佛弟子妙吉祥化身,被玉皇封为兵马大元帅,因大闹了琼花宴,自命为华光。后得转世,成正果,-为善王显头官,属南帝。粤剧是南方一大地方戏种,照例归南帝管属。更因当时戏台都是竹木搭成,又凭木船作交通工具,演戏或交通都易遭火灾。华光是掌管火之神,因而,忌火的粤剧伶人奉火神华光大帝为保护神,以祝福消灾。故粤剧戏行琼花会馆大殿供奉华光帝神像,每年农历九月廿八华光神诞,粤剧戏班均举行隆重的祭祖师活动。

2004年4月2日,“佛山粤剧博物馆”经省文化厅批准,升格挂牌为“广东粤剧博物馆”。

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内容来源:禅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禅城旧地》

祖庙街道:祖庙街道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东北部,东至桂澜路,南沿季华路,西以佛山大道为界,北抵汾江河北岸,辖区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下辖64个行政村(居),是佛山市中心城区的核心街区,是佛山市委、市政府驻地,辖区集中了绝大部分佛山市级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现为佛山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历史文化深远。祖庙街道是佛山的核心区域,具有千年历史…… 祖庙街道详细信息++

上一篇 腾龙峡漂流
上一篇 基督教赉恩堂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9135.html
禅城区周边景点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