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寺
仁寿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区,仁寿寺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寺位于祖庙路,是一个与佛山、禅城得名关系非常密切的佛教寺院。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师纵堂首建,与当时的塔坡寺、德寿寺、三元寺并称为佛山四大丛林。顺治年间的国师玉琳通琇禅师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主持募捐并重修山门。至道光年间,因仁寿寺僧粮久乏,法运式微,广州华林寺住持释仁机(祗园)大和尚受佛山官绅的邀请,到佛山募化重修仁寿寺。咸丰元年(1851年),工程完毕。经过几度修缮,寺院规模更胜从前,前至佛山涌将军桥头,后达文华里尾,左邻镇南街、右连三官街。寺内除四座主大殿外,仍有后殿、左右偏殿、龙华堂、方丈室、斋堂、客堂以及僧舍99间和花园一个。

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弟子李佩弦等捐资在园中兴建一座高达七层楼阁式的如意宝塔,并于1938年由虚云大和尚亲自主持了开光仪式,盛极一时。此塔颇具特色,塔身为七层八角汉式塔,镶有藏文碑匾,塔内供有十多尊瓷制佛像,其中红绿度母佛像为石湾冠华陶窑作品,由石湾陶塑名家潘玉书手塑。此时园内还建有碑记纪念亭,仁寿寺可谓达到历史鼎盛时期。历史上,仁寿寺内高僧辈出,纵堂、玉琳、祗园、慈云等高僧皆出于此。

日伪时期,寺内屡遭破坏,碑廊和凉亭被毁,如意宝塔内的佛像丢失,渐渐衰落。1949年,只剩数名僧人在寺里维持。1958年,市民间艺术研究社迁入,以后市分析仪器厂也迁入,寺内仅剩的两名僧人被迁出,一名由其亲属接去供养,另一名搬至道教场所万真观城隍殿(万真观的部分殿堂于1950年转借给幼儿师范学校、佛山三中使用,城隍殿等殿堂于1966年5月被改作工厂和其他用途,宗教活动停止)借住。寺内所有宗教用品及佛像由市博物馆收藏。

1993年,佛山市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仁寿寺如意宝塔和周边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归还给佛教团体使用,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并成立“仁寿寺筹建委员会”,重修仁寿寺。1999年12月,大雄宝殿奠基,大殿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2002年5月,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明生出任仁寿寺住持,寺内有憎人6名。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5号

类型:寺庙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757-82253053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上一篇 碧江泰兴大街祠堂群
上一篇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49214.html
禅城区周边景点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