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中山纪念堂
三河中山纪念堂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县,三河中山纪念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该纪念堂建于1929年春,是钢筋混凝土土木混合结构的二层建筑,建筑面积476平方米,占地面积7900多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之西岸古城内,城外有虎形山,山麓之阳为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国内军阀割据,南北0,内战频繁,列强入侵。孙中山先生为挽救国家危亡,意欲把粤、桂、滇三省军队联合起来,然后挥师北上,铲除军阀,统一中国。1918年初,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队驻扎在大埔茶阳、三河等地,司令部设在三河汇城天主教堂。同年5月,孙中山先生专程从潮州乘“协和”号火轮逆江水而上,亲临三河汇城与陈商议援闽-事宜并敦促其北伐。孙中山先生在三河停留时间长达六天之久(其间到松口住了一晚)。1928年,中华革命党党员、同盟会会员、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支部长徐统雄倡议并筹集巨资,在翁万达石坊内,兴建“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以作纪念。解放后及文革期间,中山纪念堂被当作学校礼堂使用,但堂内文物及公园设施尽遭损毁。2003年冬,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本着尊重历史、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现代气息,增设孙中山铜像、石雕平台,四周漆栏、古鼎、人物造型、亭阁、塑山、石刻、花廊以及“孙中山生平事迹”、“孙中山与徐统雄”字画展等。修复工程于2004年7月动工,10月底竣工,以此打-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公园。中山公园占地11000多平方米,园门石坊上 书-“中山公园”四字,为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题写。公园里竹木花卉,葱茏吐艳,环境优雅。2003年冬,大埔县委和县政府把修复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作为"人文兴县"的一个重点项目,在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增设孙中山铜像、石雕平台、四周漆栏、古鼎、人物造型、亭阁、花架、花廊以及"孙中山与徐统雄"、"孙中山与华侨"字画展等园林艺术设施。修复工程2004年7月动工,同年10月底竣工,以此打-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公园。

现在的中山公园占地11000多平方米,公园里竹树花卉,青葱吐艳,环境优雅。公园中间为中山纪念堂,右侧有荷池和碑亭,碑高约3.5米,由乡贤、前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范琦撰写碑记,书法采用陈力堂先生隶书镌石,翔实记载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兴建的始末。公园内摆放的巨型石刻上有历代诗人赞美三河风景的诗、词。而中山纪念堂面前是两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全身铜像。一楼中堂有蒋介石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等匾额。孙中山先生挂像上 书-写的"博爱"二字,为孙中山生前真迹。一楼摆放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堂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的情景。一楼还有当时蒋介石、张学良联衔的纪念堂保护布告,二楼陈列"国父"孙中山、"国叔"徐统雄的一些图文资料。

一直以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三河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的保护工作。1985年4月,中山纪念堂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广东省文物专家认定,三河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风貌、历史印记和名人真迹等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山纪念堂。

2019年10月7日,三河中山纪念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汇城村:梅州市大埔县汇城村位于韩江源头,即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处。我村辖25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013户,人口2524人;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0℃,年降雨量约为750毫米,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经济作物有蜜柚,村特色经济收入有旅游业,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300万元。一是发挥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 汇城村详细信息++

上一篇 叶剑英纪念园
上一篇 万峰楼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0065.html
大埔县周边景点
百侯名镇旅游区
百侯名镇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百侯名镇旅游区位于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侯南、侯北村,占地约3平方公里,以古镇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建筑为依托,展示了文风鼎盛的千年客家小镇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景区分为“百侯印象”“耕读世家”“古巷风韵”“虚市旧梦”“侯北人家”等五个主题片区,是一个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通议大夫第】通议大夫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时任陕西按察使杨缵绪所建。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院落四横,总面宽64.4米,总进深55.2米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北塘古村
北塘古村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北塘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4年,北塘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千年岁月的痕迹,在北塘村随处可寻: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谦受堂、建于清光绪末年的辅德堂,还有700“高龄”的古树、数百年的古井、古庙宇等。据统计,目前,北塘村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民国时期古民居共计20多座,建筑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北塘村:梅州市大埔县北塘村位于西河西北部。我村辖2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83户,人口2596人;全村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8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6℃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大埔高陂党溪村。“中翰第”,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平房砖瓦结构,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公元1884年建造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为李光耀的堂弟李奋森一家看管。[李光耀和李显龙]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总理,现任内阁资政,其长子李显龙为现任新加坡总理。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县稔田乡李火德,其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县),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个曾孙,李光耀乃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1864年到新加坡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后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张弼士故居
张弼士故居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革丽建筑。整栋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庭院或花园,一概气派非凡。屋内也珍藏许多稀奇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