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
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
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松山湖东莞港东莞生态园东莞生态园,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GPS坐标:北纬23°04'10.7",东经113°39'23.7",海拔高程-5米。

1936年10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广东工委领导。这标志着中断了七年之久的中共东莞地方组织重新建立,东莞党组织的活动得以恢复。1937年4月,中共广东工委派麦蒲费到东莞县望牛墩望角村,主持成立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东莞工委)。成立大会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召开,谢阳光任东莞工委书记,张如任副书记,王鲁明(王寿祺)、卢仲夫为委员。辖莞城、厚街、高埗、中堂、东坑5个支部,共有党员16人,东莞工委机关设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内(后迁至莞城力行小学)。东莞工委成立后,在望角村举办了一期党的知识学习班,为发展-员打下基础。

东莞工委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先后成立莞城文化支部、莞城工人支部、高埗支部、望角支部、东莞支部。至1937年7月,东莞工委有党员30余人。

1937年8月,中共广东工委撤销,改为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广州外县工委),领导包括东莞在内的广州-各县党组织。

同年10月,根据广州外县工委指示,东莞工委改为中共东莞中心支部,姚永光任中心支部书记,谢阳光、张如、卢仲夫、王鲁明为中心支部委员,下辖11个支部,有党员20余人;领导东莞、宝安、增城(部分)三县党的组织,机关设在莞城力行小学。

东莞工委机关遗址是三开间二进合院式布局,朝向是坐西南向东北,砖木结构,门前为一池塘,其余三面为民居,左侧20米处为陈氏宗祠,50米处为东江支流,右侧15米处为朝阳楼,正前方150米为尚学幼儿园(原望角小学),距镇政府约2.5公里。

上一篇 霍锡熊烈士墓
上一篇 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1711.html
东莞生态园周边景点
海战博物馆
海战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战博物馆坐落在东莞市虎门镇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背山面海,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该馆是一座全面展示-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该馆以《-战争》为基本陈列,以全新视角再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分为“-战争前的中西世界”、“中英战前冲突与广东军事防御”、“第一次-战争”、“第二次-战争”和“沉沦与觉醒”等七部分,共展出文物1860件,历史图照1310幅,油画、工笔画等艺术品120幅,高科技、信息化项目10余项。该陈列充分吸纳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备较高科学

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可园博物馆KeyuanGarden位于东莞市莞城博厦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之一,岭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创始人为官至江西按察使的东莞博厦人张敬修。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园内亭台楼阁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故名可园。可园临湖、傍江、风光幽雅、设计精巧、布局缜密、以小见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园、书斋,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在2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被誉为“

广东省东莞市
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鸦片战争博物馆负责收藏、研究、陈列林则徐销烟与鸦片战争文物史料,保护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及有关文物,利用这些文物资料向广大观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育。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虎门销烟》、《-战争海战陈列》以及《虎门海战半景画》。-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馆内庭院面积宽阔,树荫如盖,绿草如茵。中轴线上依次矗立着虎门人民抗英群像、林则

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是展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的专题纪念馆,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广深高速、107国道转厚大公路可达,距东莞市区约15公里。包括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和东江纵队主题展览两部分。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在大王岭村设立部队领导机关,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曾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华南地区及全国的抗日

广东省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