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革命烈士陵园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罗湖区,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深圳是广东省重要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深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卓越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深圳农民运动汹涌澎湃,积极支援国民革命东征和省港大罢工,震撼了反动势力的营垒;抗日战争时期,深圳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拼死援救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掩护国际友人撤离敌占区;解放战争时期,深圳人民在三门岛、万山群岛、大铲、伶仃岛和障阁等著名战斗中,给当地国民党反动派以歼灭性打击,为配合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数的深圳优秀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驰骋沙场,血洒南疆,视死如归,慷慨就义,无私无畏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比较著名的烈士有:陈日祥、戴卓文、蔡子襄、黄田十六勇士、黄友、刘黑仔、林文虎、刘远波、凌文辉等。

为更好地褒扬和纪念深圳和港九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开展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规划,将座落在原宝安县人民广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建深圳市北环路的婆岭。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其中,深圳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占地面积57000平方,建筑面积1486平方米,其中深圳革命烈士纪念馆986平方,办公、会议、物业管理用房、围墙值班室等共500平方。集队广场、停车场10000平方,园内道路4000平方,园林绿化面积36500平方,1987完成首期工程并对外开放,到目前共投入约2232万元,修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芳名亭、曾生同志墓碑和烈士陵园主题雕塑、办公室、公共厕所、集队广场、停车场、围墙、园内道路及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被广东省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7月被深圳市委命名为我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深圳市委命名为深圳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深圳市委命名为我市第一批党员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深圳市评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正中央,建于1983年,纪念碑碑座宽七米,碑高二十七米,碑身宽0五米。纪念碑碑身选用高级花岗岩,碑身四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由当年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同志书写。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型及浮雕由北京画院雕塑家张松鹤设计、塑造;航天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书法家秦鄂生书写碑文。烈士纪念碑碑座的北面浮雕是铜铸碑文;西面浮雕反映抗日战争的壮烈场面;东面浮雕反映我党营救沦陷在香港的进步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的斗争场面;南面浮雕反映解放战争的场景。

革命烈士芳名亭位于烈士陵园西南角,建于1992年,目前刻入烈士芳名亭共有1050名革命烈士,其中: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10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490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416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65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牺牲的革命烈士25名;尚未查明牺牲年代的革命烈士44名。在1050名烈士中有女烈士43名。港九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145名。

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深圳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东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后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主要是陈列展示革命烈士资料、图片和遗物,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参观、学习革命英雄主义,了解深圳革命斗争历史,开展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场所。

曾生同志墓碑位于烈士陵园东面,建于1996年10月。曾生同志是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东江纵队司令员,为发展华南抗日游击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济南、淮海和解放广东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交通部部长、中顾委委员等职。1995年11月因病逝世,1996年5月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曾生同志骨灰在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东侧安放并修建墓碑,对教育后人具有现实意义。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整体布局造型新颖,庄严肃穆,整个烈士陵园鲜花绿草,苍松翠柏,交相辉映,象征着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让我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为推动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邓小平塑像
上一篇 化石森林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2095.html
罗湖区周边景点
东门老街
东门老街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所谓老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17.6万平方米范围内的17条街道和所有商业设施。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当时,罗湖一带相继出现了赤勘村(今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今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名为“深圳墟”,最早由民缝街、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市构成,初具一个小镇的规模。晚明始,老街一直是方圆数十里名声显赫的商业墟市。根据清康熙勒文谟《新安县志》,“深圳墟”是对深圳最早的历史记载,19l3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罗湖车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仙湖植物园
仙湖植物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科普教育基地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郊,东倚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占地546公顷,始建于1983年,198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集植物科研科普、物种迁地保存与展示、植物文化休闲以及生产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园林植物园,也是深圳市唯一进行植物学基础研究、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专业机构。2008年,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仙湖植物园的协议。2012年6月获批组建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2013年1月获批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3年7月被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认定为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