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剧院
深圳大剧院
深圳大剧院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罗湖区,深圳大剧院是特区建立之初政府投资兴建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是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和现代化都市新文化的标志。它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展示了深圳文化绿洲的夺目风采。在深圳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在繁荣特区文艺舞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市民自豪的称为“高雅艺术的殿堂”。

深圳大剧院自1989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始终坚持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扶持和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努力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为高雅艺术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在提升深圳人的现代
文明意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1992年创办的“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以“集国际艺术之精粹,展特区舞台之辉煌”为主题,以“构思独特、组织严密、影响广泛、硕果累累”之评价而载入深圳文化史册,开创了全国以剧院命名艺术节的先河。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3届,成为市民每年期盼的舞台表演盛事,为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03年,深圳大剧院艺术节被列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中少数保留的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有代表性、示范性和保护性的艺术节之一。

深圳大剧院作为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如今已成为深圳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迄今为止承办 了“庆祝深圳特区成立10周年歌舞晚会《开拓者礼赞》”、“欢送驻港部队进驻香港文艺晚会”、“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文艺晚会《春天的故事》” 等多场大型文艺演出。

大剧院还接待过前苏联红军歌舞团、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等著名艺术团体。吸引了艺术大师乌兰诺娃、约翰.丹佛、尼娜、李谷一等国内外名家来深演出。1990年11月25日,-总书记亲临大剧院观看了《开拓者礼赞》文艺晚会,并接见了全体参演人员。截止2009年底,大剧院共接待演出团体逾千个,演出1650场,观众达百万人次之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益演出“大剧院新春艺术关爱演出”、“戏聚星期六”等活动也做得风生水起。每逢新春及周末,大剧院都有免费公益演出以飨市民,颇受各方人士褒扬。
2004年,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经过15年运作、设备设施陈旧的大剧院拨款1.3亿元进行了主体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大剧院面貌焕然一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广大市民的再度光临。

2009年,政府再次拨款1800万元,对大剧院的舞台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

大剧院功能齐全、舒适典雅。拥有大剧场(1199座)、音乐厅(612座)及宽敞的大堂、酒店等功能设施。
曾经,大剧院伴随着深圳特区前进的步伐,唱响了《春天的故事》。在此要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辉煌已走过,如今的大剧院还将一如既往地承接政府的重大节庆活动,积极为市民提供更加精美的艺术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对高雅艺术的需求,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以崭新的姿态为深圳的“文化立市”战略和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名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深圳音乐厅
上一篇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2228.html
罗湖区周边景点
东门老街
东门老街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所谓老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17.6万平方米范围内的17条街道和所有商业设施。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当时,罗湖一带相继出现了赤勘村(今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今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名为“深圳墟”,最早由民缝街、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市构成,初具一个小镇的规模。晚明始,老街一直是方圆数十里名声显赫的商业墟市。根据清康熙勒文谟《新安县志》,“深圳墟”是对深圳最早的历史记载,19l3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罗湖车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仙湖植物园
仙湖植物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科普教育基地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郊,东倚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占地546公顷,始建于1983年,198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集植物科研科普、物种迁地保存与展示、植物文化休闲以及生产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园林植物园,也是深圳市唯一进行植物学基础研究、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专业机构。2008年,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仙湖植物园的协议。2012年6月获批组建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2013年1月获批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3年7月被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认定为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