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古动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城区,中国古动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古动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同时也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授名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995年12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古动物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42号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综合办公楼旁,主体为一形似恐龙的三层青色古堡式建筑,与展示现生动物的北京动物园隔街相望。它的建筑面积约3400平方米,目前有2200平方米的馆内展厅以及约2000平方米的馆外古生物广场对社会公众开放。

中国古动物馆馆内按照古动物的演化序列划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有一个大型的东厅特展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800余件。展品之精美、种类之齐全,堪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这里陈列着自4亿多前的志留纪至距今1万年前史前时代的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和遗迹,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的古脊椎动物馆创建于1994年10月,1995年12月对外开放。该馆包括三层三个展厅。第一层的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展示了各种无颌类、鱼类和两栖类化石标本,其中包括科摩罗政府赠送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标本,这是本馆的一件馆藏珍品,同时也是国内仅有的五六件标本中保存最好的个体之一。在一层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与二层相通的“恐龙展池”,展出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几种大型恐龙的骨架,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它的脖子就有9米多长。第二层的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展出了包括恐龙、恐龙蛋、翼龙、鱼龙、鳄、龟在内的各种古爬行动物以及孔子鸟、安氏鸵鸟等古鸟类的珍贵标本。其中二楼南侧“恐龙走廊”中的第一件展品——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它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生活在2亿多年前的云南),也是中国第一个装架的恐龙(1941年在重庆北碚装架),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创始人杨钟健院士研究,该标本也因此成为本馆的镇馆之宝。在二层的东北角,本馆最新展出了一个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董氏尾羽龙,这是一个堪称世界级珍品的古生物化石,身上保留了羽毛的清晰痕迹。恐龙身上长有羽毛,这是我国学者最新的古生物发现,从而震惊了世界;该标本曾多次出国展出,引起国内外学者和观众的极大兴趣。第三层古哺乳动物展厅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古哺乳类标本及骨架,包括大家熟知的威严耸立的黄河象的巨型骨架,它有将近4米高,是当时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被写入我国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观众可以在此一览真容。

古脊椎动物馆的每层都各有一幅数十米长的巨型油画依墙展开,分别绘制了“古生代的海洋及陆地”、“中生代的恐龙世界”、“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家园”等三个主题,展示出产自中国的各个地质时代古脊椎动物群落独有的生态面貌及自然景观。

中国古动物馆的树华古人类馆于1999年建成开馆,通过展出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系统普及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知识,昭示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科普主题。内容包括举世瞩目的北京猿人头盖骨以及国外赠送的各种珍贵的古人类化石标本和模型,还有人类使用过的各种石器和骨器。

中国古动物馆的馆外是2004年建成的古生物广场。在宽阔的西直门外大街的路边,三组巨大的恐龙雕塑掩映在蓝天、绿树和青草之间;在弯曲的古生物甬道上,一个个精美的古生物刻绘把游人带回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1998年1月,中国古动物馆创办了“小达尔文俱乐部”,该俱乐部常年招收并组织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化石发掘、筛选和修理、模型制作等科普教学活动,并专门聘请研究所的专家举办科普讲座。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启发科学思想、了解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从而起到了良好的科学教育效果。

从2003年开始,中国古动物馆逐步增加了介绍“热河生物群”的展览内容。热河生物群被国际学者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其中包括带羽毛的恐龙和各种珍稀的古鸟类化石,以及大批已经灭绝的珍贵的古生物物种。2004年6月~9月,博物馆举办了“中生代的空中霸主——世界首个翼龙胚胎特展”,突出介绍我国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个翼龙胚胎化石就是产自热河生物群,是众多珍贵的热河脊椎动物化石的一个代表。

2004年8月起,中国古动物馆专门邀请研究所的研究生担任特邀辅导员。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来到中国古动物馆,结合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研究工作,为广大观众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的知识。“十一”黄金周期间,本馆还组织了“霸王龙来了”科普活动,加拿大政府赠送的霸王龙巨型骨架模型经过十多年的馆藏,首次屹立在博物馆的恐龙展池供观众参观。馆内还同时举办了一次古生物家签名售书活动,图书包括《进化之谜》、《史前生物历程》、《消失的恐龙》、《热河生物群》、《未亡的恐龙》和《翱翔天空》等近年来出版的古生物科普图书精品。

2004年12月,中国古动物馆与相关技术部门合作,首次将电脑多媒体系统引入馆内,陆续研发了四套介绍恐龙和其他古生物演化知识的寓教于乐的多媒体触摸显示系统,包括《趣味恐龙拼图》、《神奇的古生物世界》、《复活带羽毛的恐龙》等。观众可以亲手操作,了解科学知识,从而将科学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统一为一体。

2005年4月,中国古动物馆开辟一个新的东厅特展展厅,举办“与龙同行”恐龙特展,将产自我国各地的,曾多次出访国外但从未与国内观众见面的10件恐龙骨架展示给公众。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当天,全馆免费对公众开放,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该特展已经作为固定展览现保留下来,并多次更换恐龙标本,使观众每次前来都能看到新的内容。

2005年“六一”儿童节,古动物馆对所有儿童、学生免票,并请研究所的专家开办“恐龙故事会”,讲述中国的恐龙和它们的研究历史,受到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2005年9月起,古动物馆在古脊椎动物馆的一层特辟了一个特展展区,举办“热河生物群——1亿多年前生命的辉煌”特展,系统展出了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令诸多古生物学家及古生物爱好者为之向往的重要热河生物群化石,包括小盗龙——长有四个翅膀的,世界上最小的食肉恐龙;孔子鸟——最早具有鸟喙的古鸟类;爬兽——能吃恐龙的哺乳动物;世界首枚翼龙胚胎;世界保存最好的古鸟胚胎等世界级珍贵标本。

2005年10月起,古动物馆创办DIY活动区,小朋友们可以在此鲜艳光亮的环境中自己动手画恐龙,亲手制作古生物模型,各种“小达尔文俱乐部”的活动也有了正式的室内场地。

2005年11月,中国古动物馆的官方网站2005年11月,中国古动物馆的官方网站(http://www.paleozoo.cn)正式开通,公众从此可以通过网站学习古生物演化的知识,并了解古动物馆各类科普活动的最新动态。

2006年4月,博物馆根据研究所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出了“一千一百万年后的‘复活’——硅藻鼠及伴生‘山旺生物群’特展”,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亲身感受这个生活在1600多万年前的古老生物群,并探索硅藻鼠家族演化并“复生”的秘密。展示的精美标本中,有8件是十分珍贵的正型标本,其中包括我国唯一的化石蛇类——硅藻中新蛇的正型标本。

2006年7月,古动物馆将推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生物群特展”,讲述我国云南5亿多年前的海洋中发生的惊人故事。

中国古动物馆是目前国内展出恐龙种类最多的博物馆,全国已知的120余种恐龙中,有30多种在这里展出;另外,古动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开发和展示带羽毛恐龙3D动画的博物馆。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看恐龙,到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将继续坚持以科学而系统的方式向观众介绍生命进化的奥秘和宏伟历程,并热情欢迎您的参观。

门票

门票16人民币

开放时间

09:00~16:30

停止入场时间:16:00

Tips:景点每周一闭馆,若周一遇法定假日则正常营业。

景点位置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上一篇 金锭桥
上一篇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43.html
西城区周边景点
恭王府
恭王府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简介: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

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经常性地组织举行天文讲座、天文培训、天文奥赛、知识竞赛和天文科技夏(冬)令营等各种科普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我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1995年以来,天文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和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北京市西城区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山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景山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曾经是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1957年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AAAA级景区。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景山相对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景山始终保留着辽代的山;金代的围墙和宫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保持完整。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40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夏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登上景山,见大势已去,在景山自缢。193

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

北京市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