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岛遗址
甘泉岛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岛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甘泉岛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泉岛遗址位于海南省西沙群岛中的甘泉岛坡地上。

文化堆积层厚度约1米,地层中有少量植物燃烧剩下的炭粒灰烬。1974-1975年发掘出土有半陶半瓷器双耳罐10件、卷沿罐5件、棱形壶2件,器盖3件,年代为唐至五代。出土瓷器有小口瓶、点彩瓶、点彩罐、粉盒、凸唇盏、莲瓣纹钵、宽沿画花大碗等,时代为宋。大部分器型同于广州西村皇帝岗晚唐至北宋窑址所产,胎釉、纹饰均一样。

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1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其中有唐代青釉陶双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划花大碗、莲花纹大碗,突唇碗、粉盒等瓷器皿,其质地、款式与花色和先前广州西村窑址出土的相仿。另外还出土了铁刀、铁凿等生产工具,收集到几件唐代炊具铁锅残片、宋代泥质灰褐陶擂体残片和几枚宋、明代铜币等遗物。由此,考古专家推断: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是唐代的先民,使用这些器物的主人也是西沙群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或许就是广东内地迁去的移民。

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2006年甘泉岛遗址作为唐至宋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西沙自卫反击战烈士陵园
上一篇 藤桥墓群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6613.html
三亚市周边景点
蜈支洲岛
蜈支洲岛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导游:蜈支洲岛古称“古崎洲”,又名情人岛。距离三亚市东北部海岸2.7公里的海面上,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富植被的小岛。看点:1、蜈支洲岛享有“中国第一潜水基地”美誉。海底世界五彩斑斓,有中国保护最完好的生态珊瑚礁。2、蜈支洲岛地处三亚海棠湾,避开了台风走廊,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北部小岛,小岛是天然的热带植物王国,树木苍翠青葱,能看到恐龙年代的龙血树。介绍:蜈支洲岛地貌美丽而有层次。岛的中部坡地逶迤,起伏平缓,藤蔓缠结,花紫果绿,蝉噪鸟鸣。西部及北部形成一弯路玉带状的银色沙滩,沙质均匀细腻,海水颜色由透明而碧绿继而浅蓝,后而深

海南省三亚市
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三亚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的南山山麓,始创于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自古因其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三亚大小洞天自古留下了众多名人胜迹。唐代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曾于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大小洞天海岸登岸,留下千古史话;宋末元初我国棉纺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在这一带采棉纺织,并从这里登船离岸,把崖州的植棉技术和棉纺技术传播海内外;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在此-和传法布道,使大小洞天从此与道

海南省三亚市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古称“鳌山”,位于中国海南岛的南端,山高约500米,形似巨鳖。1200年前,中国唐代著名的大和尚鉴真法师,在他第五次东渡日本遇险后漂流到南山,在南山居住一年半之久,在此间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终获成功。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它位于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城市三亚市的西部,是全国罕见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由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公司统筹规划,美国经济咨询公司提供可行性报告。项目内容策划分别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历史博

海南省三亚市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自然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驰名中外。同时,她也是海南建省20周年第一亮丽品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品牌和海南旅游系统创先争优标杆企业。1984年12月,三亚市正式成立天涯海角风景区管理处,由三亚市旅游公司管理天涯海角事务。天涯海角游览区里的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慕名前来。“天涯海角”原是用于表达旅人客居异乡的惆怅情结。经过千百年来承前启后的积淀,这一成语已经积聚了丰富深刻

海南省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