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博物馆
唐山地震博物馆
唐山地震博物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路南区,唐山地震博物馆位于岳各庄路19号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该馆分为科普展馆和纪念展馆两部分。其中纪念展馆是一座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地下展馆,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

馆内展览名称为《唐山·1976》,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震后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包括序厅和劫难篇、救灾篇、自强篇、复建篇、启示篇共六个部分,有近500幅照片、近300件实物、复原式景观4组、蜡像30余尊等展品。

走进展馆,眼前的一切会将你带入1976年的唐山,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1976年唐山地震后的惨烈情景,与唐山人民共同经历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的悲壮历程,深刻体会“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抗震精神的凝铸与升华,同时也为唐山由毁灭到重生,建成一座全国最坚固、最安全城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飞速迈进而振奋鼓舞。

劫难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毁灭性大地震袭击了具有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员伤亡惨重。当日18时45分在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景况愈加悲惨,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

救灾篇: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灾区极为关怀,果断决策,迅速成立了救灾指挥机构,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在满目疮痍的唐山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斗争,描绘出一部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的悲壮史诗。

自强篇:地震发生在凌晨,熟睡的群众一瞬间被埋压在倒塌的房屋下。当时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和从废墟中挣脱出来的人们构成了自救互救的有生力量。英雄的唐山人民经历了严峻考验,备尝艰辛,又以顽强的毅力很快恢复生产,所彰显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一笔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

振兴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城市重新屹立在冀东大地。

发展篇: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唐山视察,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殷切希望。唐山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实现新跨越”为主题,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着力做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大支柱,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科普展厅:科普展厅是一个以唐山地震博物馆为依托,以唐山地震为背景,以科技馆的展示方式、展示手法全面介绍古今中外地震现象,普及地震知识,彰显地震学科总体形象的主体性专题科普馆。是通过大量地震专业展项和不同层次的展示内容,诠释地震相关科学原理,实现观众的互动与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唐山地震科普展厅是承载地震主题的,体现地震学科形象的,有着充分主题气氛设计的艺术科技效果空间。

地址: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
上一篇 骨质瓷生产线
上一篇 唐山南湖公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720.html
路南区周边景点
唐山南湖公园
唐山南湖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南湖公园位于市中心南部2公里处采煤塌陷区。总面积1300公顷,水面165公顷。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将此处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400公顷,植树30万株,栽植草坪20万平方米。唐山南湖公园全称为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原来塌陷区内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黑水流溢、飞灰蔽日的荒芜景象满眼皆是。公园内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撤,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南湖前身唐山南湖公园原为开滦采沉区,百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科普教育基地

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在跨越三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存。开滦煤矿的开发,托起了唐山、秦皇岛两座城市,“中国第一佳矿”、“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均诞生在这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中国近代煤矿之父唐廷枢、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民族英雄节振国等众多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重要历史遗踪。开滦首开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和铁路运输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