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
安岳石窟
  •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石窟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安岳县,安岳石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扩并后单位),由原III-50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后并入的VI-并50安岳石窟组成,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四川省安岳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余尊。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园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题材多为佛教和道教造像。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具有淳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

安岳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万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

安岳石窟

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的称号。目前该县拥有各类石窟造像保护单位70处,其中国家级石窟类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禅寺、塔坡,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级文物保护点60处。而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又有众多石窟寺被重新发现。正是四川省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

安岳石窟-开凿历史

圆觉洞

位于安岳县城东南1千米云居山上。开凿于唐、五代、北宋,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尊,主要造像有北崖的释迦佛、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和南崖造像中的毗沙门天王、十六罗汉、地藏与十王变、佛道合龛造像等。

安岳石窟-千佛寨

位于安岳县岳阳镇西北2.5千米的大云山上。始于唐、五代、两宋,延至明、清,现存窟龛105个,造像3061尊。唐、宋石刻中的药师经变图、西方三圣、一佛四菩萨、八菩萨、弥勒佛、释迦说法等龛窟尤为精致。

安岳石窟-华严洞

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6千米的石羊镇华严村箱盖山上。现存2大窟,造像159尊。华严洞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初年,窟内雕华严三圣和十大菩萨。

.

安岳石窟-大般若洞

开凿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三教”同窟造像。孔雀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7千米的双龙街乡孔雀村,开凿于南宋。现存窟龛9个,造像75尊,经目塔1座。其中孔雀明王窟内的孔雀明王、天王、金刚诸像雕刻精湛。

安岳石窟-茗山寺

位于安岳县城东南60千米的鼎新乡民乐村虎头山上。开凿于北宋,现存窟龛20个,造像63尊。造像形体高大,有毗卢佛、文殊、观音、大势至菩萨等造像题材。

安岳石窟-玄妙观

位于安岳县城北20千米的鸳大镇玄妙村集圣山。开凿于唐开元六年至天宝七年(718~748年)。现存窟龛79个,造像1293尊。以道教龛像为主,其次是佛道合龛。

1.卧佛院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以石窟分布范围向东延伸300米;向南延伸150米;向西延伸140米;向北延伸至遂宁县界;向上延伸至月亮坡顶;向下延伸至跑马滩河面,面积60,939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2.圆觉洞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北以北侧停车场北界由西向东沿思贤的老大路往北的云居山脚为界,至云居山坡嘴;东沿云居山山脚高程为360米的等高线自北向南;南沿火葬场范围围岩脚至安内公路;西以安内公路东侧边界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北以云居山北侧第一重山脊为界向东至匡家湾;东沿匡家湾南侧山脊至刘家沟;南沿刘家沟南侧山脊向西至安内公路;西以距安内公路东侧便捷约200米边界的山脚为界。

3.千佛寨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以造像分布范围向东外延800米至岳阳镇到城西乡道,向南外延150米至乡道,向北外延200至山崖,向西外延600米至森林公园管理所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4.玄妙观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造像分布范围向东外延25米,向南外延40米,向西外延27米,向北外延14米。面积6,66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5.华严洞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以现有围墙四周外缘为基线向东外延110米,向南外延150米,向西外延300米,向北外延130米;共计58亩。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50米。

6.茗山寺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虎头山、塔坡两坡范围内,四周至坡岩檐。面积约1.73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0米。

7.孔雀洞摩崖造像(报国寺经目塔)

保护范围:造像分布范围向东外延300米,向南外延300米,向西外延250米,向北外延3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上一篇 资阳花溪谷
上一篇 毗卢洞摩崖造像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9727.html
安岳县周边景点
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
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圆觉洞圆觉洞一是“古”,安岳石刻始凿于南北朝,兴于唐朝、五代、北宋,在中国石刻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圆觉洞二是“多”,现存摩岩石刻造像230余处、10万余尊、石刻--40余万字,分布在全县69个乡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毗卢洞“东方维纳斯”紫竹观音、卧佛院世界最长左侧全身卧佛等是其中杰出代表。三是“精”,安岳石刻具有“创新性”,既有被誉为“中国最美观音”的毗卢洞紫竹观音,也有打破了“北首右胁卧,枕手垒双足”造像原则的释迦牟尼涅槃造像……同时安岳石刻又具有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安岳石窟
安岳石窟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扩并后单位),由原III-50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后并入的VI-并50安岳石窟组成,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四川省安岳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余尊。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园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题材多为佛教和道教造像。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具有淳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安岳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孔雀洞
孔雀洞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安岳县乐阳镇南55公里的双龙街附近孔雀山。原有清建寺庙,现仅存部分房舍。寺后岩壁间,凿有大小佛像10龛,现存摩崖造像70余躯。其中宋代孔雀明王造像龛高4.7米,宽4.3米,深2.7米。正中雕刻立体全身孔雀,高2.3米,羽翼丰满,形象逼真。孔雀背驮八叶莲花,上坐孔雀明王菩萨,头戴宝冠,身穿白轻衣,左手执开莲,右手握雀羽,雕工精细,秀丽大方。左右臂间有两组孔雀明王经变像。正壁上方两侧刻10礼佛人,眉清目秀,文静雅致,双手合十,呈虔诚礼佛之态。整个龛窟造型巧妙,布局合理,雕技精湛。洞后半山有唐代“报国寺”遗址,其中建于公元1570年的转轮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千佛寨
千佛寨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寨第24号西方三圣窟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规模恢宏壮观,共有造像105龛,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两岩,整个造像区竟长达705米。据《安岳县志》记载,千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