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渡双塔
唐明渡双塔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明渡双塔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资中县,唐明渡双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明渡双塔座落在资中县城东面五里店沱江河畔,隔江对峙,世称“双塔锁江”。靠北岸的是高山观塔,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6年)建造,塔高20米,下宽6米,呈四方形,共7层。面江置门,门高2.05米,宽1.03米,由此入内沿中心柱回旋而上,可四周眺望。塔砖长35公分,宽21公分,每块皆刻有“连捷三元”字样;南岸是唐明渡白塔,为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邑人骆状元之父骆文廷建。塔上有资州学正、书法家包汝谐的题字。塔圆形,呈白色,故称白塔。整个体积小于高山观塔。

唐明渡双塔距资中县城东面沱江3公里处,是成渝古道上的古渡口,相传安史之乱,唐明皇奔蜀经此渡江故名,渡口南此斜线,两岸各有一座高塔隔江对峙,世称,双塔锁江,大江东去,山光塔影,水色云天,颇有“惟惧长江天际流”的无限风光。

1982年经资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苍颉塔又称为白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座落于明心寺镇唐明渡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邑人骆文廷主持修建,骆文廷系邑中文士,是清代状元骆成骧之父,塔上有资中学正书法家包弼臣的名,塔身为圆形。珠宝顶,砖石结构,共五层,高25米,石基高0.28米,塔中心从底至顶部有一中心柱,因其表面呈白色,又称白塔。

2004年8月对其全面维修。

与之于峙的高山观塔,又叫三元塔,地处谷田乡泥巴湾村,建于清嘉庆20年(1916年)塔高31米,下宽6.2米呈四方形。四角攒类顶,共七层。向江面置一门,门高2.05米、宽1.03米,山门入内江中心柱踏道盘旋五层邵到尽头,每层可显过四周圆窗 望外围景色,塔砖厚实,长35公分,宽21公分,砖上烧刻有“联捷三元” 文学以示资中县风鼎盛。

唐明渡双塔,隔江对峙,为古资洲八景之一,双塔所处地理位置为古唐明渡,唐明渡为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交通要道,“东大路”中的一个重要渡口,是西上成都或东下重庆的必经之地,着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将此景作于他的名画《资中八景图》之《古渡口春波》,并将双塔作于八胜图的另一幅《峰毓秀》中。

三元塔砖上的“联捷三元”字样,意即此塔建后,资中便能出一个连中三元的人物,后来资中人骆成骧果然连中三元(解元、三元、状元)。骆中状元后,其父骆文廷便在对岸建苍颉塔与之对应,以示资中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1.苍颉塔

保护范围:塔基向东外延11米,向西、南外延10米,向北外延14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59米,向南外延63米,向西外延32米至沱江河边(山脚),向北外延56米。

2.三元塔

保护范围:塔基向东、西、北外延50米,向南外延至观音岩岩边。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8米,向西外延50米,向北外延25米,南与保护范围重合。

上一篇 资中王家祠
上一篇 资中宁国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9771.html
资中县周边景点
资中宁国寺
资中宁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宁国寺始建于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称为“巴蜀第一禅林”,是木棉袈裟的最后归藏地,历史上新罗国(现韩国)三太子曾在此修行14年。宁国寺集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于一体,在川内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上世纪50年代遭到破坏。为进一步弘扬其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将丰富的历史和佛教文化资源转化为历史和佛教文化资本,更好的向世人展示其恢宏的气势,为资中旅游注入新的活力,资中县于2006年启动宁国寺修复工程,该工程历时三年,耗资近千万元。初建:东汉建安五年始建,初名德纯寺。兴盛:唐代仍名德纯寺,武皇武则天赐名“菩提道场”。唐初禅宗分为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重龙山风景区
重龙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资中县重龙山风景区重龙山景区占地86亩,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资中县城东北隅,属于城市规划区内,是国家AA级风景区,一山飞峙,登山一望,江山城景,历历可数。山上树木葱茏,郁郁苍苍,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区内保存有永庆寺、来鹤亭、文命诞敷牌楼、重龙阁、寿音阁等古建筑可供休憩,又有君子泉、北岩摩崖造像和唤鱼池等可供观赏,唐、宋以来,就是著名旅游胜地,具有质朴的自然风貌和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山形蜿蜒起伏,山势虎踞龙盘,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现集园林绿化、景点景观、历史文物、游乐玩耍、休闲健身、旅游观光、考察、度假、餐饮食宿、摄影照相等为一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