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甘露寺
资中甘露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甘露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资中县,资中甘露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位于资中县城西22公里的甘露古镇东郊的广济山中。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该寺为唐代僧人真德募款修建。现存建筑保持了明代风貌,寺山门石坊上至今保留着明代刑部郎中邑人孙宏轼题名的“资中第一禅林”横额。197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临沱江。寺侧的西岩,旧传系唐代高僧无几-处,岩下有泉,可以疗疾,寺以此得名。明正统十二年(1447)僧人明义曾对其殿堂补修,清乾隆初年和嘉庆六年又两次培修。明代中叶全盛时期,前后五重殿堂,房舍数十间,占地面积8130余平方米。最早的寺山门离古镇很近,可见,当时全寺规模相当的大。清嘉庆年间,资州直隶州州牧赵遵律(河南郾师人)的《甘露寺碑记》描写全寺面貌为:“苍莽中林木环绕,翳日屯云,蔚翠攒青,弥望无际,林杪隐约见琳宫错出,如华严楼阁,弹指而见;如五城十二楼,缥缈云霞间。”明、清两代,朝山僧众,来往频繁,青鸳作舍,白马驮经,钟声不绝,香火不熄。难怪,明代孙宏轼将此寺誉为“资中第一禅林”。

寺的大雄殿,长16.2米,高15米,面积268平方米,为二重檐歇山式,斗拱搁榫式构造建筑,翘角伸天,巍峨雄壮。殿中正梁上 书-“大明正统十二岁次鉴立”等字样,距今567年,大殿未用一钉,可依旧坚固牢实。殿里矗立着四根10余米高、两人环抱的大木柱,靠大门的两根柱分别盘绕着一条金龙。殿顶上方的藻井绘着的花草龙凤图案,仍较清晰可辨。原来殿正中塑有一尊高二丈的佛像,两旁为四大天王像,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像,梁上挂满飞天。在大殿的正梁之上,过去藏有一件张三丰绘的墨龙图,历代方丈将之视为“镇寺之宝”,代代相传。据《资州揽胜》一书载,此墨龙图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大雄殿内四壁现保留有十二幅壁画(前、后壁各2幅,左、右壁各4幅),为“十二圆觉朝眦卢图”。每幅高2.6米,宽3米,约8平方米。每幅画中间为一菩萨、二侍者,四周绘飞天和供养人像。菩萨高坐佛床,头戴珠冠,项挂璎珞,面容慈祥庄严;侍者或穿大氅,或顶盔甲,侍立两旁,恭敬严肃;供养人像充满生活气息。画面采取平图与凹凸雕塑结合、彩绘与重点嵌金结合,线条细腻有力,色彩鲜而不俗,轮廓清晰逼真。从壁画的题记得知,这组壁画绘制于明代成化十六、七年(1480—1481),系资中、资阳县两地的善男信女为祈求阖家清泰,人口安宁,福寿延年而捐资请民间画匠所绘,是全省寺庙中迄今稀有的明代艺术珍品,也是研究明代工艺美术和社会生活面貌的难得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向东外延18米,南至石牌坊外延6米处岩脚,西至西厢房向西外延5米处岩脚,北至后殿向北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向东以厢房外延88米至螺丝沟为界,向南以石牌坊外延31米至坎脚为界,向西以西厢房外延45米至排水沟(水井)为界,北以后殿外延30米至坎脚水渠为界。

名称:甘露寺

时代:明代正统十二年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甘露镇甘露寺村

级别: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村:甘露寺村…… 甘露寺村详细信息++

上一篇 资中永庆寺
上一篇 圣灵山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59775.html
资中县周边景点
资中宁国寺
资中宁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宁国寺始建于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称为“巴蜀第一禅林”,是木棉袈裟的最后归藏地,历史上新罗国(现韩国)三太子曾在此修行14年。宁国寺集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于一体,在川内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上世纪50年代遭到破坏。为进一步弘扬其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将丰富的历史和佛教文化资源转化为历史和佛教文化资本,更好的向世人展示其恢宏的气势,为资中旅游注入新的活力,资中县于2006年启动宁国寺修复工程,该工程历时三年,耗资近千万元。初建:东汉建安五年始建,初名德纯寺。兴盛:唐代仍名德纯寺,武皇武则天赐名“菩提道场”。唐初禅宗分为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重龙山风景区
重龙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资中县重龙山风景区重龙山景区占地86亩,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资中县城东北隅,属于城市规划区内,是国家AA级风景区,一山飞峙,登山一望,江山城景,历历可数。山上树木葱茏,郁郁苍苍,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区内保存有永庆寺、来鹤亭、文命诞敷牌楼、重龙阁、寿音阁等古建筑可供休憩,又有君子泉、北岩摩崖造像和唤鱼池等可供观赏,唐、宋以来,就是著名旅游胜地,具有质朴的自然风貌和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山形蜿蜒起伏,山势虎踞龙盘,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现集园林绿化、景点景观、历史文物、游乐玩耍、休闲健身、旅游观光、考察、度假、餐饮食宿、摄影照相等为一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