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黛河天坑
打黛河天坑
打黛河天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罗甸县,罗甸打黛河天坑东与平塘县接壤,属喀斯特深山区,整个天坑峰丛簇拥,层峦叠幛,奇峰兀立,怪石磷峋,有完善无缺的喀斯特森林植被。

在天坑的西南有瑶人坨天坑,东南面有天落天坑,三座天坑连成一体,宛如金鱼的脑袋一般。打黛河天坑与瑶人坨天坑和天落天坑相联,形成了天坑群。

打黛河大坑山由九座险峰合围而成,从天坑底部环视,其形状像非常规则的巨桶;周围群山编排,峨舐云霄、悬崖峭壁、错落有致。

从东面瑶人湾沿天劈石缝踏上古瑶族人的石径,穿过原始丛林,是步出天坑的捷径,走出打黛河天坑,在山顶上遥望天坑群,波峰林立,绿树参天,天坑西部绝壁之上有层层裸露巨岩金字塔般垒于峰顶,峰下有两个溶洞,间距二百来米,两股清泉分别从洞中汩汩涌出,在洞口形成小潭,潭水清冽见底。

两道清泉在天坑里,宛延流出,蜿蜒东去,穿行于一片翠绿之中,消失在天坑东面巨峰脚下一消水洞中。整个天坑景色在蓝天、薄雾、青岩、绿树的映衬下,可谓鬼斧神工,天工杰作。

据介绍,很多年前,打黛河天坑曾有瑶族人在此定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竟全部搬走,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何方,去向哪里。现只能见到古瑶人曾住过的屋基和尚未迁走的坟冢。

在距离打黛河天坑东面约5公里处,还有两个以中厂洞为间界遥相呼应的大天坑和小天坑。世人因其形状相似且毗邻而居,故又称“姊妹天坑”。

大天坑形如水缸,可容纳万人。相传清末年间,曾多次在洞内赛马,今被洞穴专家们列为世界六大洞厅之一。

小天坑位于大天坑东北面,状如水桶,立足坑底,仰眺天空,似坐井观天,四周壁立,峭壁悬崖,猴不敢攀,鹰惧飞越。地面壁脚,灌木丛生,芳草萋萋,春夏山花烂漫,秋冬野果遍地……

打黛河天坑群是探险、旅游、科考、攀援者的绝佳胜地。

上一篇 羡塘燕子洞
上一篇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3598.html
罗甸县周边景点
高原高原千岛湖休闲度假园区
高原高原千岛湖休闲度假园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2007年,龙滩水电站库区形成370多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后,罗甸县有2万移民搬迁,使地缘发生了变数,而地缘的变迁必将诞生新的文明。高原千岛湖是深藏在贵州、广西两省万山丛中的一块尚未雕琢的翡翠。这块“翡翠”不但气魄宏伟,而且景色壮观秀丽。一座座青山屹立水中,苍翠葱绿,密密丛丛,简直就是一个和谐透明的翡翠般的绿色世界。这里,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澄澈如镜的湖水也是绿的。一年四季,山花遍野,点缀于绿翠世界间,越加显得生气盎然。“湖泊是大地的眼睛”。当中国最年轻的湖泊——贵州罗甸高原千岛湖印入世人的眼眸后,就犹如“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经过

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
罗甸县天眼驿站景区
罗甸县天眼驿站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边阳镇-驿站是罗甸背靠大射电打造国家天文科普游服务配套基地的引航项目。边阳镇商贸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四大“旱码头”之一,享有“小上海、小贵阳”美誉,被定位为省级商贸示范镇和省级示范小城镇规划发展。该地处罗甸、平塘、紫云、惠水、长顺五县交界位置,经惠罗高速到贵阳只有一小时车程,经S315到大射电仅20余分钟,且全镇各项基础功能完善,承载量足,具备较强的区域性游客集散能力。2017年7月,一栋巨型火龙果造型的建筑物在罗甸县边阳镇拔地而起。该“火龙果”属于-驿站景区系列景观建设的一部分。目前建筑物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建成后的

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