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礅烽火台遗址
烟礅烽火台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礅烽火台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烟礅烽火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烟礅烽火台遗址

烟墩烽火台遗址,在砚山镇境内,至今保存相对完整。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古烟墩,在县治右,墩盖一土山,高而不甚广,四旁皆无倚着,酷类今烟墩之制。相传古曾举烽火于其上,俗因呼为烟墩也。”大清道光《思南府志》又载:“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究竟建于何时,没有相关专家考证过,众说纷纭,但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可靠的。而关于烟墩烽火台许多逸闻趣事至今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

烟墩相隔务川县城40公里左右。烟墩地名的来历与烽火台大有相关。烽火台建在一墩大石山堡上,山堡向北,方向落脚处于悬崖陡壁,抬头看高山顶立、云雾多端。向东直上去往砚山、濯水。山堡的结构以青石为主,地表少许泥层,青石为石灰岩,相当坚硬,进入山堡顶必须经过一条险要的羊肠小道。古人将烽火台建在山堡顶上是因石头炸不烂、攻不垮、人难爬,有其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

关于烟墩烽火台的建立,有许多凄婉的传说。有年冬天,大雪飘飘,寒风剌骨,一个从四川背盐巴的0经濯水、砚山到务川县城卖盐巴,当走到山堡时,天插黑,再也不能往前走,盐巴0心焦而不安,路边歇息又怕强盗抢盐巴,于是发现山堡岩边有一羊肠小径,背0顺路到山堡顶上栖息,到了晚上,风雪交加,背0冷得支持不住,黑夜中胡乱掰些草木点燃取暖,顿时风火盛旺,越烧越大,火势照亮了周边几十里,连务川县城的人都能看到城东天空一片红迹,人们认为是奇异的“火烧天”。此事惊动了县知县,县知县观天色到天亮。

天亮后,天空是一大片黑压压的狼烟,不知何故,知县率部查看,山堡几十里地方站满了人,在观其怪象。了解实情后,盐巴0被烧成黑骨,堡顶上盐巴一片,黑糊糊的。知县回府后,仔细思量着,如此山堡着火,竟能号集众多几十里外的人汇集。根据盐巴0经过的线路,四川彭水、务川濯水、砚山、务川,此山堡修建烽火台是个好地方,山堡是一墩巨大的石山,着烟于墩石上,知烟而知事,顾名思义举名为“烟墩烽火台”。

上一篇 罗峰书院
上一篇 栗园草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3904.html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周边景点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畔,距县城8公里左右,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版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所组成。核心区九天母石,是世界仡佬之源和仡佬族胞祭天朝祖的圣地;龙潭千年仡佬古寨,是世界仡佬和丹砂文化中心;丹砂圣水(湖),是仡佬源头的高原平湖,涉水面积11.84平方公里;大坪汉代墓葬群2013年7月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曾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民族传统特色

贵州省遵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的龙潭村,居住着的215户837人的仡佬族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龙潭村古名“火炭垭”,早在秦汉时期即已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流风所布,千年积淀,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迄至明清时期,寨内修筑大量建筑,一度繁盛,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七百余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龙潭村,已成为全国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游客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的中心,感受黔北渝南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龙潭村三

贵州省遵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洪渡河景区
务川洪渡河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级湿地公园

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悄然奔流的河,养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仡佬族人口。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河流,见证了贵州高原上最古老民族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辉煌历史。这条河流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全境,她的名字叫——洪渡河。洪渡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一级支流,务川县境内干流全长128公里,主要支流有洪渡河、岩门河、洋岗河、长溪河。洪渡河在务川县境内河流两岸森林植被保持完好,生存着银杏、水杉、红豆杉、云南穗花杉、珙桐、黑叶猴、金钱豹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其峡谷风光旖旎,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峭壁耸立,景色秀丽,峡谷幽深,青山滴翠。洪渡河漂流景区位于务川自

贵州省遵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