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古城墙
黎平古城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古城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黎平县,黎平古城墙为文化旅游景点

落日似火,残阳如血……

当夕阳在山的时候,我又一次登上黎平古城的南门古城墙,背靠巍峨苍翠的南泉山,看红红的太阳从山头跌落下去,悲壮地跌落下去,古城高低错落的房屋静穆地沐浴在晚霞的余晖里,风翻开一页页线装的历史,撩拨我的记忆,顷刻,一片片红云化成浮雕,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撞击声响成一片……

城墙是保护城池的墙,保护城内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外来的侵占和掠夺,但天下哪一座城墙的一砖一石不浸透人民的鲜血和泪水?哪一座城墙不蘸着一段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辛酸和痛楚?城墙是有门的,城墙的门是供人们进出的,既然,城里的人出得去,城外的人也进得来,尤其是为战争而修建的城墙,攻城的人迟早要攻进城去,黎平的古城墙自然不例外。

黎平的古城墙是唯一见证黎平600年历史的文物古迹,而今,黎平的古城墙只剩下东门和南门两阙城墙,那一阙也不过10米长,7米宽罢了。黎平城已不是往日那个小小的城池,早已超出城墙之外,东边蔓延到万福山,西边已扩展到詹家台,方圆6.5公里。从仅剩的两阙城墙看,一块块方正的石灰岩垛石,依然坚固地垒砌着,严严实实的没有一丝缝隙,俨然牢不可破,黎平从来未遭受大炮的轰击,风剥雨蚀是不可能消失的,那为什么,现在只剩两个城墙拱门呢?

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黎平上黄中蓝寨的侗族农民吴勉率领侗苗人民起义,大规模-明王朝。朱元璋费10余年的精力镇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此设立五开卫指挥使司,留兵弹压,总兵周骥于次年(1386年)在双凤山、锦屏山、南泉山的西北麓,福禄江的东南岸,指挥创筑土城。洪武十三年(1390年)指挥使姜瞻主持在土城外砌石筑城墙。城垣外,还开掘宽11米,深4.33米的护城河。这城墙够壁垒森严,看来姜瞻为了城池的坚固真是煞费苦心!

姜瞻劳役黎平的老百姓凿石、抬石、砌石,官兵们腰挎长刀,手拿皮鞭,在工地上监视,有人坐下来休息了,鞭子就甩过去,猛抽一顿,衣衫褴褛的民工便皮开肉绽,有的甚至一命呜呼!

明朝官军役使老百姓修城墙来防御农民起义,实际上能防御得了吗?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到郡县都筑城墙御外防内,但那个王朝是靠城池的坚固而长治久安的呢?大凡让人家打到了京师脚下,这个王朝的气数也就差不多哟了,即使据皇城而固守,又能苟延多少时日?一座府城的城池再坚固又能顶鸟用?吴勉率领的义军攻下黎平城,并直捣靖州、零溪。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林宽领导农民武装-,又一次攻进黎平城。此后李自成进黎平,吴三桂过黎平,石达开过黎平,滇军过黎平,都是你来我去,没有一个人能守住这座古城。古城一度被攻破,城墙一度修复,不知耗尽多少人力财力,最终还是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只留下两个城门凭吊那段历史,凭吊在修筑城墙中死去的亡魂。

我站在南门古城墙上,看着辉煌的落日把桔黄色的光辉撒向古城,一栋栋高楼的一扇扇玻璃窗反射耀眼的光芒。古城墙留给后人思索的是什么呢?我叩问夕阳,夕阳无语,叩问西门河,西门河的水只顾哗哗北流,多少年后,我才在线装书里领悟到,人心为肉所长,是柔软的,城墙为石所砌,坚不可摧,然而,这刚与柔,就像滴水穿石,得人心自然拥有城池,一旦失去人心,城池亦将倾颓,真正得人心又何须要城墙呢?

上一篇 樟洞
上一篇 德凤古城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4338.html
黎平县周边景点
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
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是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是文化遗产保护地。肇兴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是海内外游客体验侗族风情的绝佳胜地。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
黎平侗乡风景区
黎平侗乡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黎平侗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境内,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景区中心黎平县城距省城贵阳467公里,黔东南州府凯里271公里,距枝柳铁路靖州站81公里,距广西桂林风景名胜区320公里,距舞阳河风景名胜区242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窗口和主要景区。景区总面积约为159平方公里,含“四区两点一群”,即肇兴——地坪、茅贡——坝寨、岩洞——口江、八舟河——天生桥四个景区、尚重、洪州两个独立景点和德凤翘街古建筑景群。景区内侗族建筑群古朴完整、侗族文化悠久迷人、民俗民风淳朴浓郁、岩溶天桥举世无双、红色旅游文化经典、风光绚丽多姿、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
翘街古城
翘街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黎平县长征历史文化街。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和毛泽东旧居、中央红军教导师、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李德博古凯丰住址、红军群众大会旧址等红色遗址均座落在翘街明清古建筑群中。此街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近一公里,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小街小巷众多,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及东门街,两头高中间低,形如扁担,俗称"翘街"。这里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一座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