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猿人遗址
元谋猿人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谋县,元谋猿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腰,距县城7公里。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遗址。

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被发现了,元谋人大概在170万年前左右。

1965年5月1日,地质工作者钱方、蒲庆余等一行在大那乌村北从事第四纪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呈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为一左一右的上内侧门齿。经研究分析,同属个男性成年人个体,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相似,但比较粗壮,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用古地磁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它早于“蓝田人”、“北京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元谋人遗址还出土了7件石器,在地表采集到10件石器,均为刮削器。在化石层出土了大量的碳屑和两件烧骨,这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了,元谋人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在遗址中还找到一些有明显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说明当时已会制造骨器和简单的工具了。

1972年2月2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重大新闻,《人民日报》报道:“这是继我国北方发现的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和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元谋人遗址。地层0土了6件石器,3个层位中分布有大量碳屑,说明“元谋人”不仅能制造工具,而且不能排除会用火的可能性。1976年,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李普等人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的时代为距今170万年。随后,地质研究所和贵阳地化所分别采集元谋组古地磁样,并得出基本相同的结果。

“元谋人”的牙齿为同一青年男性个体的左侧、右侧上内侧门齿,齿冠长度分别是11.4毫米和11.5毫米;宽度分别是8.1和8.6毫米,高度虽经磨耗而减小,但仍达11.2和11.1毫米。“元谋人”经研究归属早期直立人。其特征为:牙齿粗硕,齿冠扩展指数达141.9;齿冠唇面除接近颈线的部分较为隆突外,其余部分较平扁,有明显的汤姆氏线,唇面沟及浅凹面;舌面的底结节发达,占舌面的二分之一;具铲型结构。研究者认为“元谋人”应为直立人的一个新亚种,建议以发现人类化石的元谋县为名,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

元谋人遗址发掘时,地层中发现大量碳屑,长径一般在4—8毫米之间,大致可分为3层,分布在上下3米的界线内,有的较集中,呈鸡窝状,碳屑常与哺乳动物化石伴生。地层中还含有烧骨(经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鉴定可能为烧骨)。因此,不能排除“元谋人”已会使用火的可能性。

元谋人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中国及一些国家已将此发现写进了教科书。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元谋人遗址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谋人遗址有纪念碑,不远处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元谋人牙齿化石的标本,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有关实物、资料。


上一篇 新石器文化遗址
上一篇 元谋人陈列馆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5702.html
元谋县周边景点
元谋土林
元谋土林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一踏进元谋土林,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各种形态的土柱混杂分布,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说道以土为林的奇景,元谋土林实属珍宝。元谋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号称世界土林奇观之首,距今150万年历史。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以近年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为最典型,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土林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
元谋人博物馆
元谋人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是中国人类历史的祖先。1987年10月,总面积为980平方米的“元谋人陈列馆”向公众开放。馆内收-史资料、文物珍品600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余万人。为了提升展出质量,2006年7月,元谋人博物馆开工建设。今年1月,新馆完工,总建筑面积5389平方米,为二层全框架结构。该馆由元谋人及元谋古猿展厅,元谋史前文化旧石器、新石器、细石器文化展厅,元谋恐龙展厅,综合展厅,科普报告厅,文物库房以及其它辅助设施组成,展出1500件文物标本、500余张图片。该馆的主题构思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远古祖先的家园”,设计匠心独具。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