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乡他撒十二龙泉
甲寅乡他撒十二龙泉
甲寅乡他撒十二龙泉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红河县,他撒十二龙泉景区位于甲寅乡他撒村,距乡政府5公里,世居哈尼族。泉水分为左右两组,每组六个出水口,左边一组为人饮水处,出水口有兽头装饰;右一组出水口以石槽装饰,是洗菜,洗衣服之地。十二龙泉是岩石石缝里冒出的十二股山泉水,泉水甘甜、凉爽,在村民中还流传中一个有关十二龙泉的优美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他撒村保持着嫁男不嫁女的奇特婚俗。后来,村里的一个农户生了一儿一女,长大后哥哥到出嫁的年龄,由于不愿意离开父母远嫁他乡,便劝说妹妹替他出嫁。妹妹答应了代替哥哥出嫁到他脚村,但提出了必须把十二龙泉分一半给她做嫁妆。哥哥说服村子里的贝玛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他撒十二龙泉便归他撒村和他脚村所有,而他撒村嫁男不嫁女的婚俗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当地的贝玛,为了感谢妹妹所作的贡献,用哈尼族最神圣的仪式,赋予了十二龙泉十二个祝福,不管谁喝十二龙泉的水,都可以得到哈尼山神的保佑。从左到右,十二个祝福分别是健康、快乐、幸福、升官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美丽、善良、和谐、子孙满堂、事事如意。

哈尼的雕塑和哈尼人的水井、水崇拜和水祭祀有着密切联系。哈尼人认为水井和水源的洁净能给人好运气。由此,哈尼雕塑基本上就是一个功能,即征服水井周围的一切恶灵鬼怪来保证水源的纯洁。他撒十二龙泉整个水井雕塑群的雕塑都是极其粗旷的,它包括六个有兽头雕刻的流水口和六个水槽壮的流水口,十二个流水口下面有水渠,流向一个靠近流水口的蓄水池,这是村民专门用来洗菜或食物的。这个蓄水池又有水渠流向另一个稍远的蓄水池,这个池子是让人专门洗衣服的。这个蓄水池还有暗渠通过一条马路,从高到底灌溉不计其数的梯田。这是水井,也是一套水利灌溉系统,更是哈尼人民智慧的体现。。

由于森林植被好,所以水分吸收很快,雨水也充足。山上的泉水也就可以连绵不断的流出来,数不尽的梯田由于有不断的流水,所以永不干涸。虽然这里的泉水永远在流,但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加上哈尼人巧妙的利用,所以水丝毫没有被浪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么多的梯田,为了让所以的田都能分配到同等多的水,哈尼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用石头或木头装在每个梯田溢水出来的地方,上面根据合理的尺寸刻度开槽,这样就能保证每块梯田都能得到一样多的水。当地人称这为“刻石分水”或“刻木分水”。

距十二龙泉7.4公里是甲寅后山水库风景区,属高山天然湖泊,海拔2200米,蓄水量110万m2,四周怀抱着4000多亩多森林,使哈尼山寨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神仙之地,天然草坪和松毛地毯,每逢春暖时节,“妥垤玛依”(啼血杜鹃)和红山茶花在林中竞相开放,红花似火,碧水蓝天,是踏春和避暑的理想选择。

景点位置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龙甲村Z002县道

上一篇 撒玛坝梯田
上一篇 哈尼梯田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6102.html
红河县周边景点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
撒玛坝梯田
撒玛坝梯田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这不是文学夸张,更不是信口,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一千多年的史实。汉文史对哈尼梯田的记载已迟至明代,据1934年编的《五土司册籍》记载;洪武年中(1382—1398年)哈尼族头人吴蚌颇率众劈山开田,众推为长,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为当地第一任土司官,允许世袭,明清连续开山造田。这就是国史记载的千百年来哈尼梯田文化极其辉煌而又珍贵的一笔。撒玛坝梯田位于红河县中南部,宝华乡东部,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迤萨37公里,撒玛坝梯田共有1.4万余亩,有4300多层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汉文史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