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典赤·赡思丁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区,赛典赤·赡思丁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典赤·赡思丁墓有二处:一处是位于昆明北郊松华坝马耳山马家庵村的真身家;一处是位于昆明城东民航路五里多小学内的纪念家。

真身家呈长方形,面南背北,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长2·6米,宽1·4米。墓有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墓形相同。清咸丰以前,墓下有石垒台基,四周有护栏,并建有清真寺、八角亭,植有巨柏,还有二三十家回民种田守墓。自成同年间(公元1856-1873年)回民起义后,守墓回民被杀,寺、亭、墓也遭毁坏。

1987年,赡思丁父子墓得以修复,重立墓碑。

为供人们凭吊,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8一1693年),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又在当年通京的古道上建了一座纪念家。咸丰年间,墓亦毁于战火。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昆明保延梁任地方自治长时,倡议重修,中经护国运动,地方经济措据,直到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才竣工。墓呈长方形,石砌高家,高2·7米,长2·3米,宽1·3米,正面刻有"元咸阳王赡思丁墓",左面刻《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右面刻民国六年袁嘉谷撰并书的《重修成阳王墓记》,背面为蒙文碑记,顶为青石刻雕的屋槽。墓近市区,交通方便,来参观、凭吊者比以往更多。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典赤·赡思T(公元1211-1279年),一名鸟马儿,回族,为中亚别魔伯尔之后,"赛典赤"是蒙古语"贵族"之意。成吉思汗西征,率部归降,充为宿卫,元初,由于委任不当,云南矛盾重重,政治动荡,生产荒废。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忽必烈选用为人谨慎仁厚的赡思丁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相当于副汞相)。他到任后,正确处理元代中央与云南地方和梁王(元宗室)的关系,稳定了云南局势。他还广泛征询"利国便民"的意见,进行一系列"治滇"措施:一是把元初军事统治时期的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改置为路、府、州、县,整顿机构,使政出一间,并将省会由大理迁到都阐(今昆明):二是屯田垦荒,奖励耕织,轻摇薄赋,兴修水利,恢复和发展生产,以滇池地区来说,命张立道征发民工疏通海口河,整治"六河",修筑松华坝水利灌溉系列,这些工程今天仍造福于昆明人民;三是兴修文庙,创建庙学,传播儒学,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士人。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赡思丁病逝于任上。送葬时,人们号泣震野。忽必烈追思赡思丁之功,下诏云南官员尽守其成规。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追赠上柱国、咸阳王。赡思丁在滇6年,政绩卓著,深得民心。袁嘉谷称其为自庄轿开滇后二千年来治滇的最杰出人物之一。赡思丁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而得到一省各民族爱戴,并在死后数百年间仍为人民怀念,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前人有诗赞道:

墓木甘棠乐利多,咸阳古冢望磋峨。

荒塍初辟松华坝,惠泽长流金汁河。

行省紫微怀典赤,陵园宿草荫藤罗。

只今六诏思遗爱,岘首千年共不磨。

2019年10月7日,赛典赤·赡思丁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上一篇 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上一篇 昆明龙泉观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6575.html
盘龙区周边景点
昆明世博园
昆明世博园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世博园位于昆明市东北郊金殿风景区,距市中心7公里,占地218公顷(约3270亩)。西南至东北长2.5公里,南北平均宽1.1公里。园内森林密布,水面宽广。世博园内共移树木、竹类1500种,约20万棵(丛),其中有的树龄长达数百年。有近年百种珍稀名贵且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其中80余种属国家保护类,有来自热带、温带、高寒地区的珍稀植物近2000种。还有400余种常用、珍稀药用植物,有巧夺天工的盆景艺术,还有来自9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园林、园艺精品。世博园由中国馆、大温室、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国际馆五大展馆、七大专题园(竹园、药草园、蔬菜瓜果园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云南野生动物园
云南野生动物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云南野生动物园是云南唯一的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观赏、展示为主体,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迁地保护为一体的的新型旅游景区。距昆明市中心七公里,地处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之中,毗邻金殿水库,和世博园隔水相望。总占地面积2800亩。云南野生动物园距昆明市中心七公里,地处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之中,毗邻金殿水库,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建设面积约3000亩,是云南第一个以野生动物养殖、观赏、展示为主体的新型旅游景区。它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是全国一个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科研基地,为国家的生态平衡作出巨大的贡献动物园展示以云南及西南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海拔2000米。清康熙年间重建鸣凤山太和宫铜殿,“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250吨)。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证实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