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村
彝族村
彝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山区,彝族村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的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了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建筑中有土司院、文化楼、知青房、酒坊及织绣间等。村中建有斗牛场和茶山园,还有秋千等民间体育设施。彝族约420万人口,是省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金沙江、元江流域和哀牢山、无量山腹地。

民居建筑:

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干打垒”)。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可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礼仪习俗:

彝族实行父系小家庭制,婚后分爨别居。通常幼嗣承家,女子无财产继承权。彝族少女成年时要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沙拉洛”,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换裙仪式多在单岁举行,双岁换裙视为不吉利。

语言: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25种土语。彝族有本民族文字,在明、清文献中称之为“爨文”、“爨字”或“韪书”,近代也称“倮文”、“夷书”、“毕摩文”等,是一种超方言的音节文字。

婚俗:

彝家婚俗有姑舅表优先婚、抢婚等多种形式,姑舅表优先婚表现为,姑舅表兄弟姐妹,无论哪一方的子女,都鼓励他们彼此通婚,并享有缔婚的优先权。姑家的女儿要嫁给别人,必须征得舅家的同意。“抢婚”有真抢婚和假抢婚两种类型,“真抢婚”是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相爱,因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遭到女方家庭的反对,以致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手段来达到结婚目的。事后男方会请自己的亲戚朋友帮忙,派人去女方家说情,女方碍于情面,只好答应这门亲事,重新举行结婚仪式,抢婚宣告成功效。“假抢婚”只是个形式。

服饰:

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文化:

彝族创制过10个月为1年的太阳历,并有《历算书》、十二兽历法》、《太阳历》等彝文典籍记述,已引起天文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还创有彝文药典《齐苏书》。

饮食:

彝族风味主食是荞粑,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白水煮乳猪,用乳猪水煮后蘸食。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锅巴油粉,用豌豆面制成。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歌舞:

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著名的舞蹈有“阿细跳月”、“烟盒舞”、“左脚舞”等,都是集体舞蹈,通常用笛子、月琴、大三弦等乐器伴奏。“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地址: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10号云南民族村内

类型:民俗村

游玩时间:建议0.5小时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门票已包含在云南民族村景区门票内

云南民族村怒族寨满族院苗族村拉祜族寨景颇族寨壮族村僳僳族寨哈尼族寨回族村布朗族寨佤族寨独龙族寨基诺族寨阿昌族寨蒙古族村白族村布依族寨
上一篇 荫翠峡
上一篇 西华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6799.html
西山区周边景点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级森林公园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创建于14世纪,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花木繁盛,幽香袭人,寺内的望海楼,是观在滇池日出的好地方。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层十一阁。龙门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栏、古窟、古佛等,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登上龙门,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举目远望,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这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白鸟争鸣、景色秀丽的森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大观公园
大观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以西约2公里的滇池湖畔,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建大观楼,公园也因此而得名,面积达700余亩,为市区最大的公园。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发,傲然撰书一百八十字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长联一出即惊动四方,人们争相传颂,名扬天下,被誉为“海内第一联”。公园特色大观楼因长联驰名中外,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四大名楼。毛泽东、-、郭沫若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造园手法上,园林职工紧紧围绕孙翁长联意境布局,不断提高园林水平,充分展示了“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消夏娱乐度假的好地方。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昆明大观楼
昆明大观楼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城西,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大观公园有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与西山森林公园隔水向望。大观楼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这副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是我国丰富的对联宝库中一粒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