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文秀墓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市,杜文秀墓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

创建时间:建于1917年

纪念价值:为杜文秀女婿张志勋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滇西爆发了回、汉、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回族杜文秀被推选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处,“杀官安民”,军纪严明,大展生产,减轻税赋,重视民族团结,深受群众的拥护。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集中兵力进攻,大理政权日见危急。杜文秀为了力挽狂澜,亲率10万大军东征昆明。由于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还未攻下,清军援兵渐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令人始至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坚持达18年之久的滇西农民大起义逐告失败。

构造特点

杜文秀墓侧面为长方形,正面近正方形,南北向,长约1.7米、宽约0.7米,墓碑高约0.4米,宽约0.3米,墓顶为石雕屋顶式墓盖,两侧为大理麻布石制。1956年,大理县人民政府重修杜文秀墓,改立墓碑,正中直书“杜文秀之墓”5个大字,旁有两行小字:“原命生于道光癸未年十月初八日;大限卒于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廿六日。”

由此可知,杜文秀生于公元1823年,卒于1872年,牺牲时年仅49岁。1984年~1985年重修时,将原墓罩在方10米、高1.5米的麻布石墓内,其上再以青石砌成呈伊斯兰式歇三顶墓体,全墓高5.7米。墓碑书“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墓”,墓尾为阿拉伯文碑,墓前立白寿彝先生序文及重修碑记。南、东、西三面为正门及围墙,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杜文秀198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文秀(1823~1872)中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杜文秀道光十九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代表回民赴北京控告,无结果。咸丰六年(1856)临安(今建水县)恶霸侵占回民银矿,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团杀回”,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 杜在蒙化(今巍山)起兵,攻占大理,提出“兴汉”“锄满”…… 杜文秀详细信息++

上一篇 周保中故居
上一篇 弘圣寺塔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6863.html
大理市周边景点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