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银城
穹窿银城
  •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穹窿银城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噶尔县,穹窿银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穹窿银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遗迹。

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3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国的城堡之首象雄银城遗址。据记载,苯教创始人大觉者西绕米袄诞生于公元前16017年。据《万部论》记载,大觉者西绕米袄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说。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穹隆银城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为著名和最有福报的圣地。

古象雄王国都城

穹窿银城,是西藏传说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琼隆银城”及故如甲木墓地进行了测绘和试掘。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苯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弥沃佛祖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弥沃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苯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象雄文化

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象雄古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201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一个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认为,《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

古象雄文明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苯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

就连很多-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族同胞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可能愈远。”

上一篇 皮央和东嘎遗址
上一篇 加木红柳湿地公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7391.html
噶尔县周边景点
神山圣湖景区
神山圣湖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神山圣湖位于冈仁波齐雪峰附近,发育了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们分别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萨特莱杰河和恒河的上源。印度教和藏传佛教徒都视其为“神山”。在神山以南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有一面积412平方公里、海拔4587米的高源淡水湖泊。天晴时湖水蔚蓝,雪峰倒映其中,景色奇美。藏文史料记载此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印度都笔藏传佛教徒称其为“圣湖”。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
穹窿银城
穹窿银城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穹窿银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遗迹。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3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国的城堡之首象雄银城遗址。据记载,苯教创始人大觉者西绕米袄诞生于公元前16017年。据《万部论》记载,大觉者西绕米袄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说。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穹隆银城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为著名和最有福报的圣地。古象雄王国都城穹窿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
直达布日寺
直达布日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达布日寺,在阿里的地区这噶尔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门土区,距岗仁波钦神山60公里。直达布日寺由宁玛派高僧多扎-·曲尼桑布始建。按照宁玛0(宁玛派的根本教法,亦称“大圆胜会”。旧密说心性自体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照为化身,三身一切功德任运圆满,即是诸法真实理趋,故名“0”)之说法,此地是地下八政之一,系金刚亥母宫。后由不丹噶举派掌管,改宗噶举派。1947年被哈萨克人毁后又由此迪-益西班丹重修,并任住持;随后该寺又成为普兰谢佩林寺的分寺,但仍奉噶举派。寺内主供莲花生大师(梵文名“帕达玛萨瓦拉”,亦称“乌金大师”,8世纪时印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
加木红柳湿地公园
加木红柳湿地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加木村生态度假村拥有800亩面积宽广的红柳林,周围还有上千亩的人工草地,加木河水从旁边流过,天然水库碧波荡漾,自然环境积极优美。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