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沁水县,下川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

遗址主要分布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毗连的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文化遗存以下川盆地最为集中。盆地位于中条山主峰——历山的东麓,南北向狭长约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海拔1550米,盆地下伏基岩和周围山峦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组成,盆地南端有一狭谷,坡度较大,水流由此泄出。

下川地区地层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下川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三千年到一万六千年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和发掘。

下川文化以石器为代表,石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粗大石器,以沙岩、石英岩、脉石英为原料,占石制品总数4.7%;一类为细石器,主要以燧石为原料。细小石器为下川文化最具代表性器物,它包括典型的细石核和细石叶,园头刮削器(指甲盖形),石核式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各类尖状器、锥钻、石箭头等。下川文化中除了细小石器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粗大石器,计有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石锤、研磨盘等,其中以磷刀状削器最具有特色。

下川文化属典型的细石器传统,细石核类型较多,特点明确,地层清楚,年代较早,对于探索与之相同技术传统和广泛分布于中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北美拉斯加等地细石器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八里坪遗址
上一篇 西文兴村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808.html
沁水县周边景点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氏民居内有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1406),柳宗元后裔耕读发家,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文兴村修一进十三院的文人府邸,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建筑工艺高超,建筑风格独特,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同时异常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真实记载了百世书香文人做官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社会发展的本质,实为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
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级森林公园

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距县城56公里处的“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下川村一带。景区坐落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海拔2358米的晋西南最高峰—历山。景区覆盖了中条山脉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由舜王坪草原、舜王故道、娥皇谷、女英峡、下川遗址、历山古村落五大景点组成。拥有华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块万亩亚高山草原和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沁水历山景区是中国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沁水历山“奇峰峭壁、碧潭飞瀑、云岚霞雾”与“高山草原、古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峪古堡湘峪古堡(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湘峪村,原名相谷村。为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孙氏兄弟的故里。因孙鼎相在兄弟行第三,其故居便称“三都堂”,又称“三都古城”。始建年代不详,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150米,面积约32500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古城依山而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主要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孙居相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沁水示范牧场
沁水示范牧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沁水示范牧场是1980年5月,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出访新西兰期间,与新西兰政府商谈,双方合作在中国北方农区建设的一个示范牧场。杨址位于山西省的沁水、安泽、浮山三县交界处的沁水县郑庄镇杨家河村。1986年5月,中新双方合同期满,正式移交给中方经营。目前,全场总占地面积3万余亩,建筑面积434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10万元。现有改良草场11310亩,饲料生产基地1000多亩,围栏125公里,有各种农牧机械12种43名(件)。该牧场拥有固定资产610万元,职工37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初级职称的9人。是国家项目引进优良种羊的保种场,先后承担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