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清凉寺
三原清凉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清凉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三原县,三原清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峪口山清凉寺建于唐代,峪口村西至今还埋着唐代一座尊胜陀罗尼石幢,系佛家刻写-之物。该石幢立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可以看出此地当年佛教的盛行。原址在今寺院悲靠的塬坡后边约三百米清凉塬最高峰处。寺中僧侣甚众。有方丈,监寺,首坐等。并有武僧护寺,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寺院。后来因寺内僧人有做恶行为触犯了法律,因而寺院被官府(又有传说为义侠杨香武)火烧夷为平地。直到今天,原址断崖中仍充满瓦砾。此处四周皆为沟壑,荒芜人烟,因而可以推测原系古建无疑。清康熙年间陕西巡抚毕源所著《关中金石记》中曾记有“清凉禅院正书(金)大定四年四月(1164)。”

现在的清凉寺遗址建于明代,原名清凉观。系道家经山后老清凉寺主持同意修筑的道观。后来因该道士经常出外云游,便请后山僧人前来照管。再后来由于后山寺院被焚,一部分僧人便移居于此生活。因该道观人有次出外云游后再未回山,慢慢地天长地久这儿便成了佛家寺院。但直至文革寺院被毁前,寺院仍保持着许多道家供奉的神位。设有华佗殿,吕祖店等。

清凉寺建筑十分宏伟,由峪口山下登千余石台阶,爬高数十丈,途径梨山0楼(楼东有赵寿山捐修的饮水池),石牌楼,凉亭后方可登上山门。此门亦称“一天门”。山殿坐东北面向西南,殿内两侧望着哼哈二将。山门外平台终年阵风徐徐,是暑天乘凉的最佳位置。与一天门大殿紧连的是献殿,里面供奉着关公像。献殿后是念佛堂念佛堂东边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高丈余的四大天王神像,个个威武无比,形态各异。过了天王殿便来到寺内大院。院子十分宽阔,此处古木参天,香火缭绕,钟声时鸣。大院的东北方向为正殿,是一幢靠山而建的三层楼,飞檐翘角,十分宏伟,此即有名的大慈悲阁藏经楼。史载该楼曾于清光绪年间失火无法修复(也有说法系主持僧人为升天而烧楼0),适逢燕京宏纯和尚受派到此任持,他于是设法捐到了巨款重建了此楼。从清基到建成共花费约两千金。后来他又捐到数百金于海上购到经书八千余卷收藏到此楼中。该楼底层后窑洞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贴金像,沿木楼梯上到二层即到藏经处,三层共供奉着一尊造型奇妙的千手千眼菩萨。站在此处向南眺望,“鲁桥屋瓦若鱼鳞”的盛境尽收眼底。

正殿东侧配殿中间供奉着达摩祖师,南边是客堂,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北边是寺院的库房。西侧配殿中间供奉着药王孙思,南面供奉着吕祖,北边供奉着神医华佗的塑像。清朝道光年间,流传的佗古验方搜集整理形成方剂,然后将该方剂刻于木版上由僧人印制成黄表药方,求医着抽签取方。药方前面都有简要的病情病因歌诀,后面即为药方。方剂有附子里中汤,大青龙汤,白虎糖,小柴胡汤,平胃散,清心莲子饮,养元粉等。处方原有九十六签,清末时主持僧人邀请鲁桥镇著名中医李明善等四人上山各献一方,合为百数。由于有一定药效,求医者给华佗像捐献的木匾,玻璃,绸缎,锦衣等不计其数。西配殿南侧是两间玉皇殿,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塑像。

主庙外东南侧建有宏伟壮观的三建大雄宝殿(该殿一九四六年经著名匠人王工头带人翻修,一九五七年又全部重新油漆,焕然一新。大雄宝殿在庙外也证明系为后建,原寺确为道观),大殿内中央供奉着佛祖如来神像,佛祖后面塑有大阿罗汉的神像,左右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这些罗汉像形态各不相同,喜怒哀乐表情十分逼真,个个栩栩如生,体现了高超的民间雕塑艺术。

大雄宝殿后面还有许多窑洞,其中有“十王洞”,“百子洞”等,还有一孔窑洞是当年杨虎城母亲上山时乘凉的窑洞。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峪口山清凉寺的古刹庙会,庙会由寺中僧人及地方会首承办,逢会时人山人海,香火甚盛,闻名关中。

峪口山上古柏如林,郁郁葱葱,宛如戏中布景。登山远望,北为清峪谷,烟雾缭绕,红叶遍地(柿树),清河象一条彩带从北向南逶迤而来。南为广阔的泾原大地,远远望去,秦岭时隐时现,正如清代诗人李秀描写的:“分明日远长安近,沃野雄关指顾中。”由于风景宜人,自古以来文人香客在寺中提诗留字者甚多。国民党元老于佑仁曾作《失意再游清凉山诗题壁》,抒发了其在革命遭受挫折时:“手无阔斧开西北,足住长途哭古今”的悲愤情怀。

解放后,寺院中的一切仍保留完整,住持和尚十余人自耕自养,(木)化为生。主持僧云锋和尚还被邀请任省佛教协会副主席、县政协委员。一九六一年云锋“圆寂”后,其弟子以柴薪将其火化,筑塔而葬。“文革”期间,造反派以“破四旧”为名,砸毁神像,殿宇也被拆毁,满山的松树被砍伐得一棵不留。寺中僧人被逐流落他乡,偌大一座寺院当然无存。

一九九八年本镇人士张建民先生去凤翔县灵山寺访友,偶遇过去该寺-和尚,当时灵山寺已颇具规模。宏智捎话让在峪口村落户的宏信去灵山寺住了两月,回来时宏智嘱其设法恢复清凉寺并派释果宣等送来一车法器,佛像等。宏信上山时该处是荒山,只有几孔旧窑洞,在当地长者祁茂西,祁如敬等及鲁桥各界人士祁森,赵百让,张新民,韦保民,权世德李敏忠,武立,和泾阳周居士,麦刘李居士,清河居士等的大力支持下,与一九九九年正式开始进行佛事活动。二00一年省佛教协会将此处列为开发地,2004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正式成为佛教活动场所。近年在县政协,林业局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峪口山的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数千棵松柏已成活并旺盛生长。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镇北

乘车线路:三原县乘开往鲁桥的中巴达到

上一篇 淳化县博物馆
上一篇 清峪河湿地公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9581.html
三原县周边景点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靖故居位于陕西省咸阳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当地称作“东里花园”,占地面积48亩,最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是驰名陕西的古典园林。后因杨虎城将军及其母亲在此居住,因此也叫做“杨虎城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草四时争艳,假山秀石,曲径通幽,更有鱼池、石舫、遂洞"关中八景"缩影建筑等景观,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使其更具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园内还有烈士墓及纪念碑。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当时称李氏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
金源山庄
金源山庄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金源山庄坐落于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东沟坡,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868亩,其中核心区2283亩,建筑面积168亩,始建于2011年3月初,山庄本着“老有所聚、友人所欲”的创建宗旨,按照三原塬坡治理开发规划,将山庄建设与水保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群众富裕相结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内外广大知名人士的肯定和支持。金源山庄分为五个区:即亮点景观区、珍禽异兽养殖区、农业种植区、休闲活动区和生态服务区。分为两大特色:第一特色为:植被花草栽种、动物飞禽研制等为主,以求形成“五园”,即:公园、花园、动物园、蔬菜园、瓜果园等,构成了整个山庄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
三原博物馆(城隍庙)
三原博物馆(城隍庙)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城隍庙位于咸阳三原县城内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600多年,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整体建筑群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是宫廷式建筑,整个建筑群由五重院落组成,沿中心左右对称分方式把楼、殿、庑、坊、亭等四十多个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坐北朝南的庙门前,高达10米的照壁用水磨砖砌成,正中镶有鲤鱼跳龙门砖浮雕。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
三原周家大院
三原周家大院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周家大院位于陕西省三原县西北方向5公里处的鲁桥镇孟店村,系周占奎的私宅。周占奎,字梅村。“孟店堡巨富,屡出资纾国难,捐封江西补用”,“诰授奉直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兼贵州奉天司事律例馆协修总办秩审”,“供职刑曹”。周占奎父周志道,清诰封奉政大夫。周梅村自小继承和经营祖先之业,家有丰厚积蓄。清乾嘉年间,江西窑业最盛,周梅村在那里开办窑业,烧制瓷器。周梅村乐善好施,“道见贫困,不求即助”,“输万金造清河石桥”。周梅村因商而富,因富而官。周家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及在外省的商号无法可考,仅据咸丰七年(1857)分家清单记载,周家在三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