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泾阳县,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陕西泾阳县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由于河床逐渐冲刷下切,渠首逐渐向北迁移。秦郑国渠后历代又修了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清代龙洞渠以至民国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泾惠渠。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里密布着从战国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遗址四十多处,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我国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

张家山挺拔、俊秀、群峰起伏、奇岩林立,怪石峥嵘,钟灵独秀。清冽的泾河水沿着蜿蜒曲折的峡谷湍湍而下,似银发游曳。飞泉激石,似浪卷竹帘,河壁峭崖,腰吐流霞,崖悬短练,百眼矿泉游戏怪石之间,碧波暗绿,映出了情人岛的婀娜俏姿,潺潺溪流向游人讲述着千年的苍变。柳荫垂钓,鸟语花香,泛舟水面,使人心旷神怡。

历代引泾渠口遗址

泾惠渠首进水闸以下至今王桥镇上然村西北5平方公里范围内,沿泾河自下而上,遗存有我国战国世代秦郑国渠、汉代白公渠、前秦苻坚渠、唐代郑白渠、宋代丰利渠、小郑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及清代龙洞渠等古渠引水口和李仪祉先生兴建的泾惠渠拦河坝、进水闸、隧洞、石渠融为一体,游人可一览2200多年来,引泾灌溉的发展变迁史实。郑国渠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是世界上保存完整,成年代序列的水利工程遗址,是研究我国水利、经济、政治、军事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古代引泾灌溉的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以农为本,兴办水利发展生产的一部水利史诗,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长期斗争的艰辛历史,而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

渠道碑亭

泾惠渠渠首碑亭,陈列着公元1469年以来名、清、民国时期的大量碑石,有引泾灌溉工程规划、施工管理的详实记载,有各渠惠泽乡里,造福人民的历史记述,有我国最早的地方管理法规,兵巡关内道特示碑石等。这些碑石文物记录了我国劳动人民开发农田水利工程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水利科学技术,造福千秋,惠及人民的丰功伟业。

郑国渠大坝遗址

郑国渠大坝遗址

大坝西自泾河西岸礼泉县界,东至王桥街西,全长2650米,泾河东岸现存长1800米。坝北地势低洼,为蓄水库,蓄水约1500万立方。郑国渠是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动工在关中兴建的大型引泾灌溉工程,这本来是韩国的疲秦之计,欲使秦政力于建设,无力东伐。秦花费了十余年时间,经历一场曲折的政治斗争,终于修成。现存的郑国渠拦河坝及蓄水库遗址是中国最早,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拦水、蓄水的工程。郑国渠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效益之显著,在世界水利史上发挥过深远的影响。

蕉获泽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蕉获泽,六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遗留下大量的遗迹、遗物。据考证,这里的古人类部落遗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面积达十平方公里。据[诗经]记载,北方的猃狁部落在蕉获泽一带整顿军旅,侵镐及方。

泾惠渠拦河坝

这座高大宏伟的泾惠渠大坝是在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拦河坝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造建成的,现高34米,宽68米。上设六孔调节闸,坝南侧建有发电站。站在坝顶向内举目远眺,但见泾水潺潺,宛如素娟,龙折蛇行,在峭壁缝隙间旋转抖动,素丝挂壁,银河倒悬,奇情美景,尽收眼底。有诗赞曰:"秋天幽谷一线天,游人到此难往返"。

白公渠首遗址

白公渠是汉武帝太始二年(前45)继郑国渠之后,由赵大夫白公主持兴建的大型引泾灌溉工程渠,今船头村西北处有遗迹可寻。郑白两渠曾使关中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史载天下财富三分,关中有二。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郑白之沃,衣食之源,五谷垂颖,桑麻铺棻,赞扬了郑白渠的显著效益。

明广惠渠渠首遗址

广惠渠自王御史渠口之上,"穿山腹,凿石渠里三分,欲上收众泉,下通故道",开创了古代引泾灌溉工程中凿洞引水的历史。现存石渠口遗址一百余米。

元王御史渠石渠口

王御史渠是继丰利渠运行200余年后,于元代中叶修建的引泾灌溉工程,石渠口为喇叭形,渠宽为7.3米收缩为4米,距口门6米处有闸槽一道,河面为一大伽孤石,石上凿有多处石窝。

鄂山新渠

这是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由鄂山主事修凿的鄂山新渠渠口,左岸石壁上刻有"鄂山新渠"和"决渠为雨"字迹。

荷出碧波

相传此处为宋代名僧济公和尚当年修行得道成仙处。他在此莲花台上打坐数月,立地成佛,飘然而去,至今脚印还在。

琼珠洞

位于抽水站北30米处,从堪岩中通出一泉急湍而下,泉水如过筛珍珠,盘旋而下,筛珠洞即由此得名。筛珠洞泉水丝尘不染,粒沙可数,石壁之上,藓苔密布,四季翠青、水聚崖下、汇而成池。筛珠洞泉水含40多种微量元素;经测定为富锶型天然矿泉水,洗则润肤明目,饮则提神爽气;煎茶,则茶为上品,酿酒为佳酿。岳家坡村民长期饮用此水,村内无一人患胃病。人谓此水为健身强心,延年益寿之"仙露"。现建有筛珠洞抽水站供北部原区人畜用水,工程宏伟壮观,为山内一景。

卧牛石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8日)泾水猛涨,洪水达9200立方米每秒,为泾河有水文记载已来最大流量,水位至卧牛石。有许多人畜在这次洪水中丧失生命,唯独有一黄牛横卧此石,一动未动,直至水落,免于一死,后来刻石以志,名约卧牛石。

石匠坟

上了梯子崖,便是石匠坟。宋代以后,引泾渠首进入山内,工程十分艰苦,山中石顽如铁,日用炭炙醋淬,民夫口衔灯火,身披蓑衣开凿,"一斗石渣,一斗钱"。郑国渠至今两千年来,不知有多少石匠在引泾工程中丧失生命,石匠死后就埋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石匠坟。石匠坟不树不封,但游人总要上坟去看看,以示对死者的敬仰和怀念。

美人浴

经过数万年水流冲击的泾河滩涂,被巨石自然格成大小有别,形状各异的浴池。一年四季,只要天气晴朗,池中的水总是晶莹麻明澈,因此有天然浴池之美称。自古以来,周围塬区群众用水极不方便,于是农家妇女三五成群带上拆洗的衣物徒步来到这里,衣物洗完后,将被单围在周围,在天然浴池中沐浴、嬉水,待衣物晒干才回家去,后来人们称这里为美人浴。

情人岛

相传明朝中叶,有一对青年情侣,为了-封建的包办婚礼礼教,相约来到这里,互倾爱慕之情,双双跳进龙潭,以死抗争,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情悲歌,后来这里长满了冬青树,来这里游览的青年情侣随手摘上一支冬青树枝,互相赠送,以示爱情之树常绿。

螃蟹坡

因螃蟹捕之不尽,捉之不歇而得名。螃蟹因水而生、居无屋、睡无床,天气晴朗时,常卧于石上,坦肚露腹晒太阳。日暖蟹肥,捉蟹者如期而至,淌水搬石、拨草清泥,得鲜蟹,带回家中,用盐水泡过,或煮或炸,其味鲜美无比,因此螃蟹坡远近闻名。来这里的捉蟹者多为西安、咸阳的游人。

泾惠渠

我国卓越的现代水利科学先驱李仪祉先生在这里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自1993年他经历千辛万苦修成泾惠渠以来,给备受摧残的关中农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当年所修的渠首依然耸立在巍峨的大坝一侧,他承古人未竟之业,修挖的石渠现在仍然使用,沿着渠畔曲折的走廊,人们不能不对古代先贤和仪祉先生以由衷的赞叹。

观瀑台

这是二龙王庙节制闸,为操纵全渠引水量枢纽,顺势急下的渠水由此释放入河,汹涌急湍,飞流直泻,落入20米下的河谷,其声如雷,水雾迷漫,甚为壮观,所以人们也称观瀑台。

调琴泉有水从悬崖峭壁石缝中渗出,犹如滚珠滴滴下坠,如倒挂珍珠。倚栏谛听,泉水叮咚,石间气雾缭绕,如音韵般悦耳,因之得名调琴泉。

凤岛

张家山山大沟深,沿山内行,四季常绿,其内珍藏着数以千计的千年凤鸟,该鸟嘴尖、尾短、体小,色彩艳丽,行动木讷,似通人性。每逢日出,在河间寻食嬉水,游人见其可爱,便追逐捕捉,使鸟无处落足,便飞到河中这个形似蘑菇的孤崖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挑逗游人,你们也飞过来呀!因此人们称为凤岛。

龙麟滩

这里就是唐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相传唐朝处初期,一连三年滴水未漏,百姓遭殃,唐朝皇帝李世民心急如焚,便派魏征找泾河龙王降雨,但泾河龙王心毒手狠,一连降雨三天三夜,恶雨暴风使房倒屋塌,山滑崖崩,触犯了天规,魏征在梦中一气之下把泾河龙王给斩了,龙头落在西安的龙首村,龙身留在泾河谷口,后来变成了龙麟滩,现在泾河滩涂红色的石头传说是老龙的血染成的,那泾河龙王尽管降了恶雨,残害了生灵,但功还是大于过。所以皇帝令黎民百姓每年正月初一为老龙王更衣献食,祭奠龙王。这一风俗延续至今。现有老龙王庙和二龙庙遗址。

龙骨洞

张家山不仅环境优美,古迹纵横,而且多次发现古动物化石,有一亿年前的狼稽鱼化石,一百万年前的剑齿马化石,二十万年前的纳玛像门齿化石,说明远石时代这里是茂密的森林和沼泽遍地的草原。在这个40余米深的洞里曾发现3.8米长的纳玛像门齿化石。

柳湖晴雪

柳湖之胜,始于暗泉,其下有暗泉一眼,后人为修建圈筑,养鱼、泛舟,湖水清澈,绿柳成荫。每年初夏,时空丽日,微风轻摇柳絮,纷纷扬扬,故有"柳湖晴雪"之称。

上一篇 泾阳县博物馆
上一篇 泾阳柏惠民陵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9638.html
泾阳县周边景点
泾阳崇文塔
泾阳崇文塔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我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该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3.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全部塔身为八棱形状,底层每边九米,周围共计72米,每层各有四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佛龛内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态各异,极为生动。二层南向塔门刻有“崇文宝塔”四个字,为全国砖塔之最,由塔内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顶,每层内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原点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
原点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中国原点新城,建于2009年,总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22.7亿元,位于西咸新区内,由明珠国际集团投资建设。是一个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城。[2]现有原点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原点家具批发交易中心、原点精品陶瓷城、原点酒店用品采购基地、原点灯饰苑、原点·西安海宁皮革城等十余座商场。中国原点新城处于省政府规划的西咸新区内,由明珠国际集团投资建设,项目从城市运营的高度进行了科学定位,以超前的开发理念,超大的规模和完整的配套,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城。2010年1月1日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2016年12月,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时称安吴青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泾阳龙泉公社
泾阳龙泉公社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泾阳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北部龙泉镇大美泾阳一行四人参观,感受了这里的人山人海!在泾阳还有这么一个从毛主席时代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简直很不容易。公社内复原了农耕时期的油坊,醋坊,农耕器具,是关中农耕文化的示范。龙泉公社的建筑很有特色,清一色的轻装灰瓦民宅风格,让年老的游客思念绵绵乡愁悠悠,走进龙泉公社如同回归久盼的故乡,公社的喇叭播放着久违的口号和老歌红歌,如同站立在生产队场畔的中央,一片片红旗招展,一幅幅标语墙画,如同又回到了集体劳动的热闹场景。不少老年游客说,想故乡时就想去去龙泉公社,去一次自己好像变得年轻了许多。对年轻人来讲,公社文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