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楼
时代:明
地点:榆林市榆阳区北大街普惠泉西山丘上
保护范围:梅花楼四周外延4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延1米。
2008年,梅花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黑龙潭位于西(安)包(头)公路沿线,榆林市70公里红柳滩村东一深山幽谷中,谷中九潭连环,泉流活跃,俗称九龙潭,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因修建起龙王庙,故改名黑龙潭,清光绪十年(1884),民国21年(1932)曾几度重修扩建,规模焕然,庙内旌伞林立,匾额争悬。黑龙庙座镇北锋,濯足龙潭,正殿、卷棚、钟楼、鼓楼、石狮、石阶、旗杆、牌楼、乐楼随山而列,浑然自如。庙西侧有一悬崖突兀,天生一卵形泉口,经6寸许,深不可侧,俗称“海眼”,常年涓流细滴,如珍珠连串,称“龙穴藏珍”,为榆林八景之一。庙前48级石阶左右竖石旗杆一对,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位于榆阳区大水湾村。西邻曹家峁村,南接补浪河村,东北接省不扣村。南北长2.45公里,东西宽1.4公里,总面积4400亩,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建连初,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组建成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开启了治沙造林的艰难征程。截止目前,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修引水渠35公里,打机井36眼,种植900多亩畜草、420多亩花棒等沙生植物,种植经济林、彩叶林各300亩,栽植樟子松3000亩、柳树和杨树35万株,治理荒漠14400亩,和当地群众一道
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榆阳区红山路与金沙路十字东北角,博物馆是集收藏、陈列、展演、研究、传播陕北民歌为一体的功能性音乐类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总投资约1亿元,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约5680平方米,涵盖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临时展区6大部分。公共部分装修及配套功能展区约6120平方米,包括文创产品销售区、书吧咖啡休闲区、餐饮中心、陕北民歌培训中心、陕北民歌体验中心、陕北民歌交流中心、陕北民歌录音制作中心等。另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500人剧
俗有“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镇北台连着八达岭”之说,镇北台被誉为长城第一台,位于榆林城北4.5公里处的红山之上。镇北台,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四月至次年七月,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为保护设在附近长城边上蒙汉互市的红山市,在红山之顶修筑成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号称长城第一台,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镇北台建筑呈正方梯形,为叠4层逐层递缩而成,总高度为28.5米,方正整齐,雄伟壮观,登台顶端,榆林千里景物一览无遗,尽收眼底。第一层台基座,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320米,进深12米。内墙高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