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水库
锦屏水库
锦屏水库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渭县,锦屏水库位于渭河支流、散渡河上游的牛谷河上,地处通渭县境内。坝址位置东经105°05′30″,北纬35°14′44″,距县城16公里。坝址黑窑峡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91平方公里,集水区内植被较差,为黄土复盖,设计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9600吨(7、8月份来沙占全年来沙量的70%左右,径流以暴雨为主要补给来源,设计年径流量620万立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2.5米,多年平均含沙量295公斤/立米,年悬移质输沙量131万立方米,年推移质输沙量6.5万立米。水库流域内属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上游华家岭为海拔高程2300米以上的二阴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下游通渭县城海拔高程1770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39.5毫米,年蒸发量1396毫米。蒸发量相当于降雨量的3.2倍,而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作物生长期4—6月份仅占36%,干旱是当地最大的自然灾害。

锦屏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200万立米,已建水库枢纽由大坝和输水泄洪洞及非常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坝高38米并加1.2米防浪墙,坝顶宽6米,坝长110米。输水泄洪洞为D=5米的圆型隧洞,全长276米,进口为岸塔式取水型式,进口安装三扇平板钢闸。非常溢洪道一处,全长279.05米,该库主要有防洪减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三大功能,农业灌溉设计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保灌面积1.4万亩,提供城区供水110万立米/年,支持着通渭县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灌区及县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干旱少雨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十年九旱、水枯河断的通渭西部,有一处波光粼粼的人造湖泊——镜屏水库。远望大坝,巍然挺立,拦起百顷碧波。库区水绕山显灵,山环水称秀,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绿树碧草摇曳岸边,一派高峡平湖的怡人景象。特别是夏秋暴雨之后,千沟万壑从天上游撼天动地,奔涌而来,到此便乖乖收敛起不驯之势,汇入一汪潭水之中。

锦屏水库是通渭境内投资最多、库容最大、发挥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着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定西内辖区内唯一一座兼有蓄水、防排灌和城市供水功能的中型水库。从建成运转的30年间,为通渭的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流,可谓纳百里之风云汇就一库,集百川之雨露融泽万户。

锦屏水库位于通渭县城西北约16公里的牛谷河上,坝址在锦屏乡境内的黑窑峡,华双公路从东侧经过。工程于1972年动工兴建,至1975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同年9月关蓄水。以上可控制流域面积191平方公里。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泄洪洞两部分组成。大坝为红粘土心墙壤坝体,坝高37米,坝顶长105米、宽6米。输水泄洪洞设在右岸,全长276.4米,为直径5米的圆形隧洞,全部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最大泄量270立方。启闭设备为60吨启闭机。

1979年,锦屏水库又完成了164米长的输水泄洪隧道洞衬砌工程及更换启闭机的设置安装,开始“畜清排洪”等项试验,获得”省内先进”、”国内比较先进”的科研成果。1980年6月26日,由于锦屏水库蓄水泄洪闸门失控,水库泄空,水位骤降,致使上游坝坡发生了严重滑坡。对此国家又先后投资137万元对大坝进行修复加固。对输水泄洪洞全部采用钢筋混衬砌并对外围岩体采用了固结灌浆,检修改造了闸门,是水库寿命由原设计15年延长到125年。1982年10月,因锦屏水库”为同内水库提供了例证”,受到省水利厅奖励。

由于原工程建设正值”文革”期间,因而防洪标准低,存在较多隐患,造成运行艰难,效益不能正常发挥。1994年5月,省水利厅批复对锦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从1996年9月开工兴建,至2003年10月全部完工,总投资1147.67万元。工程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恔核洪水由50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增设全长279米的非常泄洪洞,使水库泄洪能力在原先基础上提高到710秒立方。同时,建成水库自动化观测调度系统,实现了对水库的自动化监控,从而达到了工程安全预报以及水库合理、优化调度运行的自动化管理。银屏水库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建设,形成了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保灌面积1.3万亩的规模和能力。2000年10月,历时四年之久的锦屏水库供水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工程工铺设压力管道15公里,建成日处理能力为1600吨的水厂一座,使城区及其附近居民用上了洁净甘甜的自来水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用水困难问题。纵观锦屏水库的建设历程,共经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工程准备及初建。1958年1月,通渭县委与定西地区农业集建局共同对牛谷河流域首次进行了勘测规划,于5月提出了《关于牛谷河流域规划设计报告》。1959年10月,成立了水库建设指挥部,12月动工兴建。但因饥饿等原因,死亡民工120人,工程-于1960年的5月停工,历使半年。第二阶段为主体及配套工程建设。1972年,在全国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的时代背景下,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批复了《关于通渭县锦屏水库设计任务书》。10月,锦屏水库第二次开始兴建,并成立了水库建设工程指挥部,同时由甘肃省水利电勘探设计第一总队负责扩大初步设计。数千名建设者从全县各地机关单位聚焦黑窑峡,在“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口号中,展开了一场开发水利资源的会战。经过三个春秋的艰苦奋战,于1975年9月水库建设成并关闸蓄水。第三阶段为水库的维修加固及改造。从1980年6月开始的20多年间,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及设备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标准和效益水平。特别是城镇供水工程的完成,拓宽了水库的服务功能,达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彻底改变了水库单一为农业服务的格局,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锦屏水库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己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上的发展,它将会给通渭人民带来更大的益处,对本地区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 寺洼遗址
上一篇 通渭温泉度假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2222.html
通渭县周边景点
榜罗会议纪念馆
榜罗会议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榜罗镇位于通源县西南方,距县城50公里,历史上是通渭县四大镇之一,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当时居住着几百户人家。1935年9月25日夜,红一方面军即“陕甘支队”渡过渭水,进入陇西县界。26日到达榜罗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在这里的小学校里看到了好多的报纸和刊物,从中了解到了全国的形势和陕甘苏区的情况。27日,遂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根据新的情况,彻底改变了12日俄界会议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在哈达铺会议“到陕北去”的基础上,正式作出: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通渭温泉度假区
通渭温泉度假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通渭县温泉,位于甘肃省中部通渭县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温泉水疗养生区由汤池源综合服务中心、室内多功能泳池、室外泳池及别墅式单元房四部分组成,其中汤池源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室内多功能泳池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室外泳池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别墅式单元房总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汤池源综合服务中心:一楼设有游客接待中心、通渭土特产展示中心、通渭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秦嘉徐淑公园
秦嘉徐淑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通渭是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故里。据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通渭县志》和清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记载,秦嘉故里在今县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徐淑故里在今通渭县榜罗镇桃园村徐家窑,死后合葬于榜罗镇岔口村秦家坪。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年—182年),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徐淑因病还家不能同往,两地相思,时时互赠诗、书以通情意。后秦嘉病逝于津乡亭,徐淑尚青,兄逼其改嫁,她便毁形不嫁,不久以哀恸过甚,亦卒。秦嘉、徐淑夫妇恩爱,善诗文,其诗作排列整齐,节奏婉转自然,文字流畅清新,纯朴深厚,是五言古诗成熟的标志,在中国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