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坑南神庙
干坑南神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坑南神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县,干坑南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古陶镇干坑村

平遥古城以南1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独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输神祠,老百姓因其居县城之南,俗称其为“南神庙”。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庙就成为该寺的定称了。关于南神庙的始建年代,已无准确记载,但据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所载,当时该寺“次建两庑,东侧三大士菩萨,二八罗汉;西则子孙圣母,侍列诸神”。中国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将十六罗汉演变为十八罗汉,而南神庙在初建时使用“十六罗汉”规制,说明该寺的初建时间,最晚也应在唐代中期。

南神庙正殿主祀耶输陀罗,法名“具足千光明菩萨”,在俗时为迦毗罗卫国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的王妃,共同生有唯一的男孩罗怙罗。儿子出生前,乔达摩王子就放弃王位继承权而离家出走,创立佛教,成为佛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传罗怙罗七岁时,佛祖验证其身体诸特征,认定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把他引入佛门,后修成正果,被尊奉为十八罗汉之一。至于耶输夫人,既为佛祖在俗的妻子,生子又位列罗汉之尊,按照汉民族“母以子贵”的传统礼制,当然也应该被奉为佛门神祇,佛教于是尊她为“具足千光明菩萨”,使她既不能和佛祖同列佛班,又不低于儿子在佛门中的位置。佛门把她尊列二者之间的菩萨行列,这样就同时兼顾了汉民族“母以子贵”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内涵,不禁使人们为当年设计者的匠心而赞叹。

耶输夫人的圣像面容端庄清秀,右手抱着年幼的儿子罗怙罗,身着华贵的服饰端坐正中,十余尊胁侍和供养人像侍立两旁,殿内两壁明清时期曾彩绘有十地修行故事水陆画,今已依稀难辨。

大殿正南和乐楼相对,东西两庑过去也曾圣像林立,东庑为菩萨殿,供有文殊、普贤、观世音三大士,两旁分列十六罗汉。西庑是三霄殿,供奉三霄娘娘及张仙、痘神等侍列诸神。可惜这些神像在1951年破除迷信和1966年的“文革”中先后被毁,仅有正殿佛像幸存。近年来寺中常住僧众已广化布施,修复了“三大士”像,并将逐渐增补。一般佛寺正院之东西庑,多以菩萨殿、地藏殿相对,唯南神庙之西庑不设人生终端的主宰神阎王爷及“六曹地府”、“六道轮回”,而为人生的始端主宰神“三霄娘娘”等设堂,别具一格。“三霄”源于道教所说的“三天”,即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三霄娘娘也类似俗神中的送子娘娘。“概县凡有官员士夫及富民人等,有缺子嗣者,敬来求之,必获应验”。(《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这是平遥古代佛教文化兼融其他宗教文化的表现之一。

后院正殿为砖拱窑三间加前廊,内供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二尊者的石雕像,故名石佛殿。此组石佛应为隋唐以前的作品,原存于寺内前院侧室,清嘉庆十九年(1814)增修石佛殿后,才移于殿内。是年还在山门以西整修关圣帝君、二郎真君庙各一间。道光九年(1829)五月,又在石佛殿顶上增建关公阁,将关羽塑像由旧室移于阁中。石佛殿两旁增修东、西正祠各三间,二郎真君像被移于东正祠供奉,在西正祠增塑河神像。干坑村滨临中都河、惠济河,易发大水,供奉河神,祈求保佑,也是由干坑村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至于三霄娘娘,佛门本无此职,但百姓奉若神明,佛教便把她纳入奉祀行列,作为女菩萨耶输陀罗的属下,主司人间生儿育女之事,既适应了当时民众对宗教文化的实用主义需求,又提高了佛教的吸引力,一举二得,可谓高明之举。干坑百姓面对土地不多、与河相伴的现实,只能在局促狭小的南神庙中修祠殿、增0,供奉二郎和河神,使释、道、俗各类神祇挤凑在一处,反映了明清时代平遥民众宗教信仰的实用主义,他们对宗教文化的朴素兴趣,在于企盼“五谷丰登,老少安康,后继有人”。至于宗教门类、派别之分,已无关紧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大约只要虔诚叩拜,神灵们也就都予以理解了。这样就使南神庙成了以佛教为主,兼设道教、俗神殿堂的综合性宗教场所。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修葺时,当时的“玘意人”(经理人)有平遥县衙道会司道会武真人,道士郭教碧、郭寅秀、秦寅云、吕全清、郭正途、陈道云等,但平遥陶同村观音堂的僧人真月,也在经理人之列,说明那时候的南神庙由道教掌管,但允许佛教僧人参与;而明清两代其他多次修葺时,则全由僧人执掌大权。这种释、道二教曾相继主管,且能相容共处的寺庙,在全国亦属罕见,是平遥历史上宗教文化的一大奇观。

南神庙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正院东庑之侧,有一座王妃墓冢和一座经幢。王妃即耶输夫人,墓冢别具一格,以砖砌基台,上筑琉璃罩,类似平遥民间出殡用的棺罩状。顶如轿盖,顶中间突起琉璃头,冢前方摆一块墓志石,刻有“具足千光明菩萨”横批,并书七律诗一首,年经久远,字迹已难辨认。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事考·南神庙冢》载:“庙中有冢,砌以琉璃,古柏参老离奇,大至三抱,似非泛然。人传冢旧开,类穴居状,住持于晨夕焚香其中。一日入,则见一丽人凝坐梳发,大惊而出,遂封砌焉。”又载:“妃墓作方制,顶如车盖,见之肃然敬畏,四壁尽用琉璃,若王府萧墙。老柏岁久,成云霞状,是千年物,当在金、辽、五代间。”说明妃冢之由来已十分久远,而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佛传故事,只是千年古柏已不复存在了。

该庙是供奉光明菩萨的寺庙,2004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新村妙觉寺
上一篇 平遥市楼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486.html
平遥县周边景点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的文庙,又名文庙学宫,建于唐贞观初年,其中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原貌,这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从公元前478年开始修建孔庙以来,唐宋尊孔之风日趋繁盛。至明清两代,孔庙建筑与祭祀已成定制。文庙成为在中华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统,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结构布局最严谨、气势最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宫。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内东南隅,是古城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势最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日升昌旧址
日升昌旧址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的繁华地段,始创于1823年,它是中国第一家票号,也可以说,这里是中国第一家银行,当时的经营网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而如今日升昌已成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保留了一些当时经营所用的实物资料,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银行业的辉煌历史。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清朝嘉庆(1796-1820年)末年各地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过去运输白银的方式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两地间试行汇兑办法,结果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协同庆钱庄 协同庆票号(中国钱庄博物馆)
协同庆钱庄 协同庆票号(中国钱庄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协同庆票号在咸丰六年(1856)创立于平遥南大街。该号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家和平遥县王智村米家。协同庆共有五院。一院分:揽柜房、总帐房、埠际帐房;二院分:营业厅、埠际信房;三院分:协理房、祭祀房、经理房;四院是员工的生活区;五院是金库所在。票号旧址于2000年10月开始全面复修整理,现已开辟为“协同庆博物馆”。同时,又将原客房科学地加以改造,保留其古色香风貌,增添必要的现代设施,共有标间56间,中高档设施,还有具有北方民俗风味的土坑窑洞,环境优美,舒适典雅,成为游、购、娱、住的综合性宾馆。餐饮部设有地方小吃108种,游客可以在下塌的房间内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