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高昌区,阿斯塔那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上一篇 交河故城
上一篇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4933.html
高昌区周边景点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葡萄沟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火洲闻名遐尔的“清凉世界”-----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该沟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最宽处方可达2千米,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0、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年产鲜葡萄600万千克,葡萄干300多吨。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干鲜绿晶亮,酸甜可口,在国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
雅尔湖故城
雅尔湖故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尔湖故城是中国高昌国时期高昌郡治所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亚尔乡亚尔乃孜沟村。因位于两条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古代又名交河故城。20世纪初,德国人A.von勒库克、日本人桔瑞超与吉川小一郎、英国人A.斯坦因等都先后到此城进行调查盗掘。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对城址进行了调查。1956年新疆文物干部训练班又对城址进行考古调查、测绘。故城对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城依土崖,呈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东、南两面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民俗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
坎儿井游乐园
坎儿井游乐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处312国道南侧2公里处,是一座为中外旅客提供吃、住、游、乐、购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定点单位。由于坎儿井水是天山雪水溶化后渗入地下,无污染的天然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常饮能使人美丽、长寿。坎儿井开挖在地下,不易蒸发,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坎儿井水质清澈见底,甘甜爽口。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吐鲁番坎儿井乐园于1993年5月16日正式向国内外游人开放,占地面积7亩,区内流水淙淙,林木参天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