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寺遗址
莫尔寺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疏附县,莫尔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带盛行的有力见证,对研究佛教初传新疆及唐代喀什地区佛教流行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此外还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遗迹。

始建于3世纪,一直到唐末,因为当地水源逐渐减少,人们开始迁移别地,同时,喀什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宗教,寺院随之废弃。

佛塔用含麦草筋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造,塔身西面曾遭人为破坏,现仍保存有基座和塔身,残高10.8米。基座分三级,逐层递缩。基座底部近方形,风蚀雨冲形成了坡状,边界不清,高0.8米;二、三级也近方形:二级座高2米,东西宽12.8米,南北长13.2米;三级座高1.5米,东西宽10.55米,南北11米左右。塔身分两级,下部是圆形的塔身座,周长24米,高1.5米。塔身呈卵圆柱状的覆钵式,高约5米。这种形式目前在新疆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保存得比较完整,有印度古代佛塔建筑的遗风。

佛塔北16米处是僧舍遗迹。僧房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9.3米,残高1.5米。遗址的东南角有五、六层土坯,有的地方仅略高于地面,散布着戈壁石子,零星的陶片等。陶片为泥质红陶。

佛寺遗址是一个底大顶小的方梯形建筑:高约8米,底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24米。佛寺顶部较平,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14.2米,南北宽13米。佛寺建筑的基部和西侧有一较明显的佛龛痕迹。南壁有一条南纵向的沟槽,深1米左右,其东、西局部可以看到完整的土坯。在西壁的底部也有发现10排土坯。

上一篇 喀什西山民俗风情园
上一篇 四十眼泉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5226.html
疏附县周边景点
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
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民族乐器村新疆疏附民族乐器村位于疏附县吾库沙克乡七村,314国道从旁边穿过,距喀什市区约7公里,市公交车可直接到达。全村原有270户,487人从事民族乐器制作,生产的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现乐器村从1999年开始规划建设,有5名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和11名艺人组成了乡职业中学学生实习基地。这里手工制作的乐器有沙塔尔、热瓦甫、都塔尔、艾吉克、木碗等。该乐器村分为制作室和展览厅两部分:在制作室里可观看到乐器制作的全过程,展览厅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瓦甫长3.93米,直径0.46米;都塔尔长4.7米,直径0.75米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四十眼泉
四十眼泉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四十眼泉四十眼泉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四村,距乡政府(314国道)15公里,距疏附县48公里,距喀什市6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由南北两岸的艾子毛拉山和库玛塔格山形成的清泉,这里泉眼集中,水量较大,水质清醇,空气清新,绿草遍地,成为许多游人的避暑胜地,在南疆很有名气。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