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惠济桥
平遥惠济桥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惠济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县,平遥惠济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济桥

时代:清

地址:平遥县城下东门300米处

平遥惠济桥位于平遥县古陶镇东城村。横跨于惠济河下游,九孔联拱石桥,俗称九眼桥。据碑文记载,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为九孔拱桥。乾隆、同治、光绪年间曾予补筑修葺。

惠济桥南北走向,桥全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桥墩高5~7米,桥面略呈弧形,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顶两旁分别雕龙首、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基的条石间以银锭形铁铆连接。券石用铁制扒钉稳合,桥壁砌工精细,石缝灌浆满实。

平遥惠济桥位于平遥古城东关之东侧,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度长,设计合理,结构精良,砌法稳固,是北方清代石拱桥中的重要实物。

2013年5月,平遥惠济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郭有道墓
上一篇 雷履泰旧居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565.html
平遥县周边景点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日升昌旧址
日升昌旧址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的繁华地段,始创于1823年,它是中国第一家票号,也可以说,这里是中国第一家银行,当时的经营网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而如今日升昌已成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保留了一些当时经营所用的实物资料,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银行业的辉煌历史。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清朝嘉庆(1796-1820年)末年各地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过去运输白银的方式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两地间试行汇兑办法,结果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平遥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位于平遥城内城隍庙街中段,整个庙群坐北朝南,总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进院落。它是一所规制齐全,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丰厚的道教庙观,除正殿和寝宫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庙、财神庙四大部分组成。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气势宏伟、风格别致。临街庙门之外,是寺庙标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规制的歇山顶建筑。牌匾额书"城隍庙"三字,系当地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之笔。背面楷书"威灵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狮和拴马柱,柱上题"善游此地心不惭,恶过吾门胆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庙宗教文化的主题。山门廊下正墙书"善恶报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的文庙,又名文庙学宫,建于唐贞观初年,其中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原貌,这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从公元前478年开始修建孔庙以来,唐宋尊孔之风日趋繁盛。至明清两代,孔庙建筑与祭祀已成定制。文庙成为在中华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统,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结构布局最严谨、气势最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宫。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内东南隅,是古城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势最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