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土墩墓
乌孙土墩墓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孙土墩墓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精河县,乌孙土墩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乌孙土墩墓是我国古代在西北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古老民族—乌孙人的坟墓。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博尔塔拉一直都是乌孙人的游牧地区,因此在博州境内有大量的乌孙土墩墓。

乌孙始见于西汉初年,族源为商周时代的昆夷、昆戎。乌孙人的乌孙人原游牧在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山,它是哈萨克的祖先,公元前161年乌孙人在匈奴人的支持下赶走了大月氏,入居伊犁河流域,对伊犁河流域的开发和奠定祖国的西北版图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前105年,乌孙昆寞猎骄靡畏惧匈奴的强大要求和汉朝通好,派遣使者献马,要求与汉朝联姻,汉武帝欣然接受,便在公元前105年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猎骄靡,后来由于细君公主非常不适应乌孙国的生活习俗,两年之后便病死了,细君公主死后,乌孙王继续向汉武帝请求联姻,于是,汉武帝又把楚王刘戍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军须靡,军须靡死后,按照乌孙人的习俗,将解忧公主嫁给翁归靡,并生了三男两女。解忧公主性格坚强、果敢能够协助翁归靡处理国家大事,翁归靡死后,解忧公主于公元前51年在孙儿三人的扶持下返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优待,三年后病死。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两次和亲,体现了汉朝和乌孙国双方主动要求修好结盟的愿望。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都为汉朝与乌孙以及西域各国间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乌孙土墩墓土墩通常高7-8米,大土墩的底周可达200-300米,每个群落是2-3个至几十个不等,墓葬的布局不仅有南北走向、链状成单行或多行排列形式,而且还有近似马蹄形、品字形和散状不规则排列形式。大都以南北方向排列,而且都以奇数为群。

据有关调查资料记载:乌孙土墩墓在温泉有两处,博乐市有四处,精河县有五处,共计11处,坟丘有150座。各处墓葬数量的多少差别很大,集中的地方墓葬有几十座,稀少的地方仅有2-3座。封土堆积的大小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土墩墓底径有近百米长,高约十几米,最小的底径仅有2-3米长,高度却不到1米。大多数墓顶均有坍塌的凹坑。有的封土堆积植被和当地的草原植被相同,有的封堆却是黄土、细砂、砾石堆积而成的。

六十年代以来,经发掘研究发现,这些土墩墓下均为竖穴墓室,大型墓的墓室中有木棺,有殉葬的奴隶以及大量的牲畜,出土的文物有大量的铁器、丝织物、细泥红陶及金戒指、金耳环等。

上一篇 达勒特古城遗址
上一篇 安阜城遗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5703.html
精河县周边景点
精河滨河风景区
精河滨河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精河滨河风景区是一个集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城市旅游景区,由生态园、河道景观工程、民俗风情园、人民公园等部分组成。2003年我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主雕塑桥、丝绸古道、古生物建设,提高了景区的景观效应;2005年投资860万元启动实施了人工湖建设,完成了人工湖、防护坝、景观桥及配套景观设施建设等,种植各类乔木、灌木1200余棵。该景区与人民公园隔河相望,院内景观丰富、寓意深刻,有主雕塑“桥”、丝绸古道、古生物化石、植物长廊、宝泉山、人工湖等景观,景区绿化覆盖率达75%。

新疆博尔塔拉精河
巴音阿门景区
巴音阿门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巴音阿门旅游风景区是精河风景游的首选。它位于县城以南38公里处,海拔1600米-2000米。地表平坦开阔,水分、气温适宜,山峦叠嶂,秀木成林,河水叮咚,花草繁茂,毡房星点,奶茶飘香,清泉喷涌。游人不仅可领略高山牧场浓墨重彩的风情及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品尝蒙古族草原上特有的风味食品,这里已成为理想的避暑、消夏的绝佳去处。夏天,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悠悠的白云举手可及,成群的牛羊散游草地。茶余饭后,您可骑马漫游阳光下的草原,还可观赏赛马、摔跤、套马、驯马等表演。这里有风味独特的草原奶制品和正宗的民族餐饮,还可观赏民族歌舞,听蒙古族姑娘用嘹

新疆博尔塔拉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