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梁启超故居
北京梁启超故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梁启超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城区,北京梁启超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梁启超故居北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长300多米。明代,称“学房胡同”;清乾隆时称“官学胡同”,宣统时称“北沟沿”,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1949年称“北沟沿胡同”,“文革”中一度改称“红都胡同”,后复称“北沟沿胡同”。现胡同西侧与新太仓二巷相通,东侧有两条支巷通往小菊胡同。

北沟沿胡同23号,旧时的门牌是北沟沿13号,在胡同南段西侧,占地面积3752平方米,街门朝东。街门是被称作“西洋门”的屋宇式街门,街门内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虽然从建筑学角度讲,大门外对面的“影壁”,亦称“照壁”,既有遮挡大门对面零乱的墙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为宅门对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侧建影壁,或是依托别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岂能想建就建!所以,现在在北京城里所能见到的门外建有“一字影壁”的宅院,当年或是王府、或是衙署、或是官邸,总而言之,是“官”姓人家,不是平民住宅。汉字是表义的,“框中有人”念“囚”;“吾居行(hang),道路)中”便是“衙”。既然,门外的影壁是宅门的对景;那么,门前的这段道路自然与宅院产生了领属关系。门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在此门前不许停留,更不许喧哗。梁启超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其政府大员的身份与这座宅院的规格是相称的。

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是东、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厅;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园式的后院,院内树木繁盛,有假山,有凉亭;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是整个院落的后门。该院共有房屋和亭、轩等建筑129间,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敞轩3间、游廊21间、地窨子4间、防空洞1个、凉亭1座。该院具体格局是: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共11间,应是回事房(传达室)、车库和警卫、杂役用房,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是“车库门”。

该院的具体格局是:进入宅门,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往北经过坐西朝东的“垂花门”便进入了东院的一进院;一进院有带抄手廊的南房、北房各5间,北房为腰厅,即:中间一间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东院的二进院均为带抄手廊的瓦房,有正房3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院的三进院只有7间后罩房。与东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闲区,习惯称为“西花厅”,亦是三进院落;从南往北依次是:由假山叠石与3间敞轩构成的一进院,由3间敞轩和3间正房构成,并有转圈游廊连接的二进院和由两间东、西厢房与平顶外廊构成的三进院。

北沟沿胡同23号现在是单位宿舍,当年院内的主要建筑尚存,只是残破不堪而已;由于为解决职工住房而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和住户见缝插针的自建房屋,致使该院已难寻昔日风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沟沿胡同23号

电话: 010-65251562

上一篇 大都美术馆
上一篇 北京欧阳予倩故居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87.html
东城区周边景点
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天坛天坛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

北京市东城区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

北京市东城区
雍和宫法轮殿
雍和宫法轮殿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0殿位于雍和宫内,建于公元1744年乾隆年间,是寺院僧众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大殿为单檐歇山九脊黄色琉璃瓦覆顶,面阔一字七开间,内加暗廊,前后正中各出大抱厦五间,连接卷棚式歇山顶,殿基平面呈具十字形;殿顶正脊中部及脊前后左右次间处,开设五脊悬山顶式天窗五座,其占位分踞龙宫八卦四维之乾(西北)、艮(东北)、巽(东南)、坤(西南)、中宫(中);天窗顶上,设立了五座铜质鎏金琉璃件宝顶,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殿内正中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殿之东西两山墙,绘有大型佛教壁画《释迦源流图》。壁画下的经架上,藏有镇庙之宝,康熙版本木版

北京市东城区
明城墙遗址公园(西便门小公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西便门小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城东南角楼,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西至崇文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总面积约:15.5公顷,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北京明城墙遗址

北京市东城区